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重特大地质灾害如何看 怎样防
发布时间: 2010-08-18    作者:林英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8-18
  字体:(     ) 关闭窗口
——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廷山

  由于泥石流使白龙江河床抬高近10米,舟曲县城三分之一的面积仍被积水淹没。图为挖掘机组在紧张清淤作业。

  8月8日凌晨,一场突降的暴雨在甘肃省舟曲县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在舟曲大营救紧张进行之际,离舟曲不远的陇南市,8月12日又突降暴雨,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截至16日16时,已造成36人遇难、23人失踪。紧接着,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绵竹清平乡、汶川映秀镇等地又接连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国经受了本世纪最严重地质灾害的考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密集的地质灾害?面对灾情,我们该如何进行防御?记者就此采访了刚刚从四川灾区回京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廷山。

  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和极端天气增多是主因

  记者:从这两年发生的汶川、玉树地震,到近期甘肃舟曲及四川、陕西等地发生的一系列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什么我国重特大地质灾害接二连三发生并且损失如此严重?

  田廷山:地质灾害接连不断,首先要看地质构造,我国大陆主体处于十分独特的全球构造部位。从全球构造位置来看,我国处于亚欧、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板块的接合部位,地质构造活动相对强烈,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发生。而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冰岛火山、印尼海啸、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等,都表明地球处在一个相对活跃的地壳活动期。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运动对地球表层影响的巨大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造成了地表岩石的破碎,让工程地质条件变得脆弱,在强降雨作用下,很容易形成重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形成地质灾害高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国西部处于东亚季风区,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升对我国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非常明显。从去年冬天到今春的干旱,再到现在的局部地区强降雨,情况非常罕见。像舟曲等地区诱发泥石流的瞬时降雨量,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未遇见过的。

  另外我国人口众多,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相对条件比较好的土地并不丰富。大批人口在山区生活,而恰恰是山区,地质灾害易发、频发,而且灾害一旦发生,损失就很严重。

  汶川特大地震损毁了很多山体,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记者:近期甘肃舟曲、陇南和四川绵竹、汶川连续发生泥石流灾害,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田廷山:地质灾害大都不是独立发生的,而是灾害链中的一环。比如地震活动可以诱发大量崩塌、滑坡灾害,随强降雨常常形成泥石流。而震后的强降雨,暴发泥石流的几率就更大。所以,要说目前我国连续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一定能从灾害链的前段找到原因。两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实际上损毁了很多山体,山体一旦被震松,在局部地区强降雨的诱发下,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再从地质环境上看,甘肃舟曲、陇南和四川绵竹、汶川这几个连续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区,其实都处于同一个地质构造带上,就是印度、欧亚、太平洋三大板块的挤压带。这个地区恰好是构造活动的活跃区,本身就造成了青藏高原上升。岩石破碎、山脉陡峭,峡谷纵深,这些条件容易发育地质灾害。

  防与不防结果大不一样

  记者:面对地质灾害频发的严峻局面,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田廷山:面对地质灾害,我觉得就两个字,一个是防,一个是躲。所谓防,就是把工作做到前面,对地质灾害隐患区,一定要抢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工作。有的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凡是有地灾威胁的隐患点,一旦遇到极端气象,就必须加强防范,要随时观察隐患点的变化情况,任何成灾的蛛丝马迹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旦有成灾迹象,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坚决撤离人员。所谓躲,不仅在时间上要快,还要注意方法,特别是路线的选择。在躲避泥石流的时候,一定注意千万不能顺着它的方向,而要向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两侧方向跑。

  发生过泥石流后,山体会处在不太稳定的状态,山体的稳定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旦有局部地区降雨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很容易再次发生地质灾害,必须高度警惕,加强防范。不要开展破坏山体稳定性的工程活动,像切坡、采矿这样的工程必须停止。此外,要保持整个沟渠的通畅,及时清理物源区及行洪道内的堆积物,山要稳,水要通,我们才安全。同时,避免再将建筑物修建在行洪通道内。

  目前国土资源部全系统专家共同努力,刚刚完成了《甘肃省舟曲县“8·7”特大泥石流灾害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表》和《舟曲县“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泥石流白龙江两岸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报告》。这些成果能够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1. 伤痛中“涅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3周年记
    2. 救援,在第一时间——武警甘肃总队舟曲救灾纪实
    3. 为了生命的尊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科学救援纪实
    4. 专家分析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原因
    5. 回良玉主持会议部署舟曲抢险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
    6. 胡锦涛等同全国人民一起深切哀悼舟曲遇难同胞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肃舟曲灾区有关工作的通知
    8. 温家宝继续在甘肃舟曲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9. 温家宝急赴舟曲部署救灾工作 强调救人是首要任务
    10. 外媒关注中国哀悼活动:民众高呼“舟曲加油”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