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陈云研究
朱劭天忆陈云
发布时间: 2010-03-10    作者:曹斯 梅志清    来源:南方日报 2010-03-10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9年,陈云在中南海勤政殿。

  初秋,阳光清雅,广州沙面大街,历史韵味盎然。广东省外事办公室一幢宿舍楼坐落于此。

  拉开略带年月的大门,一位93岁老人恬淡微笑,安然坐于客厅中央,他手拄拐杖,慈眉善目、精神矍铄。

  客厅布置得朴素雅致,一幅字挂于墙上,甚为显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陈云同志80岁时将此赠予他。

  老人叫朱劭天,在延安和东北时期曾任陈云秘书。干过革命,当过局长,管过大学,而他离休前的身份是:广东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93岁,年月洗礼,朱劭天的生活纯粹而淡泊。他对陈云的记忆尤为深刻,交谈中,总不时跳跃出在延安、东北他跟随陈云时的片段。

  陈云出身寒苦,幼年失怙,由舅父抚养。他天资聪颖,勤勉好学,尤好文史。1919年,年方14岁的他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

  “他打得一手好算盘呢!噼里啪啦,算得又准又快!那就是在商务印书馆的时候学的。”朱劭天对陈云纯熟的珠算技巧记忆犹新。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中财委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时,身边还随时准备着算盘,一直不舍丢掉。

  商务印书馆文化韵味甚浓,而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便十分重视的思想文化阵地。

  耳濡目染,陈云增长了见识,参与了五卅运动、商务印书馆工人罢工运动、上海武装起义……逐渐成长为一名工人运动领导者。

  “那段经历(商务印书馆)对他来说是很深刻的,他就在那时候参加了党!”陈云常向身边人提起商务印书馆,说曾在那里“当过学徒、店员,也进行过阶级斗争”,这也成为了他为商务印书馆建立85周年所写的题词内容。

  1935年5月31日,红军长征部队强渡大渡河,陈云于此时接受了一项艰巨而特殊的使命——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党组织,重建与共产国际的联络。

  在此阶段,他巧以“旁观者”角度,发表《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成为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中国人,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时间早一年余。

  文中,他化名“廉臣”,假借被俘国民党军医之口,详述红军破敌封锁、转战贵州、巧渡金沙江、飞渡大渡河等英勇壮举。以“外人”身份,盛赞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袖,还原国民党口中“赤匪”的真实面貌,叙述详实,笔法生动。精彩之处随处可见,如:

  “这些名闻全国的赤色要人,我初以为凶暴异常,岂知一见之后,大出意外。毛泽东似乎一介书生,常衣灰布学生装,暇时手执唐诗,极善词令。我为之诊病时,招待极谦。”

  “朱德则一望而知为武人,年将五十,身衣灰布军装,虽患疟疾,但仍力疾办公,状甚忙碌。我入室为之诊病时,(他)仍在执笔批阅军报,见到我,方搁笔,人亦和气,且言谈间毫无傲慢。这两个赤军领袖人物实与我未见时之想象,完全不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