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经济管理,人们往往言必称西方,近些年也有人热衷于《孙子兵法》等中国古典文化遗产。其实,陈云作为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倚重和高度评价的新中国经济领域重要的领导人,在经济管理方面有很多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政策贡献。陈云经济管理思想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都得到了应用、丰富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而且,与西方和中国古典理论相区别,陈云经济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立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992年7月,陈云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规模比过去要大得多、复杂得多,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很多已经不再适用。[1]本文所论陈云关于经济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政策贡献,是长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主要是贯彻企业化和民主化,企业化是第一位的
1948年陈云指出:“要改善国营、公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主要是贯彻企业化原则和实行管理民主化。只有切实改善经营和管理工作,才能达到原料足、成本低、质量好、产量多、销路广的目的。管理工厂,经营工厂,第一要企业化。”工厂不是机关,也不是部队,开工厂就要像开工厂的样子,一定要有经济核算,考核成本,计算原料和机器消耗。成本需要多少?原料需要多少?机器消耗需要多少?卖什么价钱?要会算帐。用人也要有制度,按能力按技术,按称职不称职,既要精干,又要合理。为了把工厂办好,需要大家按章程办事,工厂中要有厂规,要有各种个人负责制度。还要有检查,成品好坏,做工好坏,管理好坏,都要有检查,该赏就赏,该罚就罚。不这样,就是鼓励坏作风,纵容落后,对于我们的事业是不利的。[2]
“企业管理民主化,就是要发挥大家的智慧,靠全体职工办好工厂,有事情大家一起讨论商量,他懂这一点,你懂那一点,几点合起来就可找到比较合适的办法。”用什么办法来做到“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呢?一是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或者叫企业管理委员会,由厂长(经理)、工程师和其他的负责人加上从工人和职员中选出的代表组成,双方人数各半。这是工厂统一领导的机关,由厂长(经理)任主席。二是组织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及时传达工厂中的决定,讨论生产计划,总结生产经验,对干部实行监督,以及讨论职工在生产和生活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工人有意见就在会上讲。三是发挥生产小组会的作用,有意见大家开会讨论。民主化并不是没有人领导,不能哪一个人说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是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有组织的民主,目的是把工厂管好。[3]
从陈云的上述论述可以看到,在20世纪40、50年代,陈云提出和阐发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原则包括如下基本要点:(1)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要实行企业化原则。所谓企业化,“一定要有经济核算,考核成本”,用人制度也要按能力按技术设计和实施。因为工厂不是机关,所以企业管理不能行政化;因为企业也不是部队,所以企业管理也不能军事化。“我们解放区的同志只会当政治家、军事家,还不是企业家。我们干革命是内行,但办工厂是外行,这就需要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4](2)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还必须实行民主化原则。“企业管理民主化,就是要发挥大家的智慧,靠全体职工办好工厂”。一是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或者叫企业管理委员会,二是组织职工代表大会,三是发挥生产小组会的作用。“民主化并不是没有人领导,不能哪一个人说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是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有组织的民主”,目的是把企业管好。(3)在上述两个基本原则中,“第一要企业化”,即企业化是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原则。
在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发展史中,陈云较早的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化和民主化原则,并且强调企业化是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原则。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证明这是科学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而且至今并将长期具有指导意义。
二、把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上升到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基本方法的战略高度
1951年4月,陈云指出:“我们的财政平衡是靠增产节约,不是靠发票子。”[5]10月,陈云指出:节约增产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财经政策之一。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约增产运动。国营企业一方面要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另一方面要努力增产,降低成本。[6]
1952年1月,陈云指出:“增产节约运动,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运动。今年六月底,各部门要在增产节约运动的基础上,定出所属企业主要项目的定额,报告中财委。”[7]1953年9月,陈云指出:不论工业、农业和商业,不论公营和私营,都应该尽一切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增产节约,年年要做,而且要用很大力量去做。[8]
1957年3月,陈云指出:“增产节约,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为了使物资的消费适合于增产的可能,政府认为必须对一切可以减少的支出,加以节约,……并且号召全国人民和政府一起进行增产节约运动。”“只要每人节约出一点,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一切工业部门,不论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合作社企业或者个体手工业者都必须开展一个增产节约运动。在原料和市场允许的范围内,一切工业企业都必须为增加产品的数量和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斗争。所有制造部门,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原材料,广泛采用那些确实可用的代用原料和废料。增产节约运动都必须防止各种不正常的办法,例如只顾数量、不顾质量,只顾生产、不顾安全,或者放松设备检修,浪费资源,等等。[9]
这里所列举出的陈云论述至少包括如下基本要点:(1)增产节约运动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运动,企业要对增产节约实行定额化管理。(2)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不论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原材料,广泛采用那些确实可用的代用原料和废料,要防止浪费资源的各种不正常做法。(3)增产节约,年年要做,而且要用很大力量去做。(4)增产节约,是政府的重要财经政策,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
把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上升到“年年要”“用很大力量去做”的长期的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是陈云为中国共产党作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贡献。陈云的这一思想观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证明,我国经过30多年的粗放快速发展,在经济实现举世瞩目的巨大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正在倡导和执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要求企业节能减排、达标排放,要求发展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低碳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陈云关于把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上升到长期的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的思想,重温陈云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不论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原材料,广泛采用代用原料和废料等论述,我们感到非常亲切和贴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