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陈云研究
1956年陈云代理总理期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实践与经验
发布时间: 2012-01-09    作者:孙翠萍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5期 2012-01-09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既有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喜悦,又有国际上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在本年年末,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商业部部长的陈云还肩负了一个重要的职务,就是自11月下旬开始代理国务院总理。

  由于组织分工的不同,陈云在新中国建设不同领域的贡献相应有所侧重,因此目前学界陈云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陈云在经济、党建、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和历史贡献,对于陈云代理总理的关注和考察相应比较少,而在陈云代理总理期间的研究当中,对陈云处理外交事务的研究更是一个新的领域。[1]为了全面反映陈云的历史性贡献,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外交部档案馆相关解密档案,考察1956底陈云代理总理期间的主要外事活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1956年陈云代理总理期间处理外交事务的背景

  1954年9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等十人为副总理。陈云在国务院副总理中排第一位,主管全国经济工作。[2]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9月,中共八大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根本任务,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9月28日,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总书记。11月10-15日,八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陈云兼商业部部长的提议等事项。1956年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载入史册的,但是这一年所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建设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也直接影响到中国对外援助等工作。[3]

  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外交由外交定位向外交调整过渡的时期。1949-1955年,中国同欧、亚、非广大地区的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4]1955年,万隆会议在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制订了指导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使更多国家感受到中国反帝反殖的立场和同亚非各国友好的愿望。

  陈云代理总理期间处理外交事务主要涉及的国家为苏联、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四国。中国与苏联、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建交时间比较早。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经历了从友好合作到逐步疏远的过程,而1956年是中苏关系史上的重要年份。[5] 1954年5月,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决定互派大使。[6] 12月,中阿签订《关于贷款给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协定》。[7]1956年6月28日,罗马尼亚新任驻华大使尼古拉·乔洛尤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时,毛泽东表示“几年来,我们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使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日益巩固和发展。”[8]中国和南斯拉夫的关系,自20世纪40年代起,受到苏联和南斯拉夫关系的影响,经历了复杂的变化。1955年,苏南关系改善后,中国和南斯拉夫在1月12日建交,自此中南两国在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开展了交流往来。但是,1956年11月16日,南斯拉夫《战斗报》发表了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总书记约·布·铁托于11日所作的演说。这篇演说大部分是谈论匈牙利事件以及在波兰和匈牙利所发生的事件的根源,支持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9]这引起苏联等国的强烈不满。苏联真理报、塔新社对铁托的演说提出批评。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在东欧各国产生了巨大冲击,随后发生的波匈事件,在社会主义阵营掀起了波澜。在波匈事件发生后,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之间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对加强欧洲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团结作出了努力。1956年11月18日至1957年2月5日,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欧11国。在周恩来总理离京出访期间,陈云代理国务院总理职务。对于这段历史,《陈云传》和 《陈云年谱》中都有提及。[10]在陈云代理总理的近三个月时间里,“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六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处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统战、外交等国务要事”。[11]

  二、陈云代理总理期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实践

  1956年底,陈云以代总理身份接见来自苏联、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客人,处理了涉及苏联援华专家、对阿援助、对罗贸易和中南关系等方面的外交事务。

  第一,陈云会见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乔洛尤。

  1956年12月6日,受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基伏·斯托伊卡的委托,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乔洛尤来谈几个经济方面的问题,代理总理的陈云接见了他。

  在陈云表示了对乔洛尤大使的欢迎之后,乔洛尤说:最近一个时期的国际和国内的重大事件影响到了我国的国民经济。目前我们正处于国民议会议员选举的前夕,反动势力有可能利用我们的缺点和困难达到自己的目的。乔洛尤进一步指出,“我们的副部长同志已经和中国对外贸易部谈过这些问题,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尚有一些问题未满足。我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根据上述情况,考虑到可能和中国给予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的情况,权衡我国的要求,分析一下能否帮助我国政府解决我们若干迫切的问题。”陈云问:“你们的具体要求和意见是什么?”罗马尼亚外贸部副部长答道:“几项最重要的货品是:(1)油脂、(2)橡胶、胶皮轮胎、(3)糖、皮革。”陈云略微思考,说道:刚才听了两位同志所谈的一切。我需和有关机关研究一下。我们的很大的困难是油脂和猪肉供应不足。今年能够出口的数量较去年为少。现在我国有三种物品是配给的:(1)粮食、(2)布匹、(3)食油。目前北京的供应情况是最好的,平均每人每年能供给3.75公斤油。我国人民的购买力还低,还不能购买奶油。在小城市,每人每年食油的配给量为2.25公斤、农民最多2公斤。1954年前油脂的供应情况还好,1954年后情况变坏了。因为1955、1956年中养的猪减少了。“我们设想如果在中国发生类似波兹南事件的话,那末造成这种事件的原因将会是油脂和猪肉的供应不足。所以,中共中央二中全会决定减少油脂和猪肉的出口量”。[12]

  在历数中国所面临的困难后,陈云又说:“刚才你们提出的要求有些是外贸部所不能解决的,象橡胶还需要从国外买。油脂是我国的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我们在物资方面都没有什么储备。你们提出的要求将请外贸部和其他机关商量,有些东西可能得到满足,但数量不多,有些可早些交货,数量也不会大。你们对我说明了你们政府的困难,我也向你们说明了我们的困难情况,请转告你们的政府。”“关于你们提出的要求,我们研究后,由外贸部答复你们。”[13]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