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陈云研究
朱佳木:陈云在历史关键时期
发布时间: 2015-10-12    作者:朱佳木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5-07-15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九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再过十几天便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诞辰110周年的日子。本届研讨会选择在陈云家乡和陈云纪念馆召开,就是为了使研讨会更能体现对他老人家诞辰的纪念意义,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国史学界对他老人家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110年前的613日,陈云就诞生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他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童年,又在少年时代只身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当了一名学徒。五卅运动那年,他刚满20岁,便成为工人运动的领袖,并且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直到1995年辞世,他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进行地下斗争还是领导根据地建设,无论在基层拼搏还是身居要职,无论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崇尚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始终摆正个人和党的关系、顾全大局、维护团结、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越是在革命和建设事业遇到困难的关头,他的忠诚、气魄、胆识、担当、智慧、才干、风格就表现得越是充分。本届研讨会将会议主题定为陈云在历史关键时期,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研究、宣传他的这种崇高的革命精神。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历史关键时期便是河中翻起的耀眼浪花;如果说历史是一棵大树,那么历史关键时期便是树上开出的炫目花朵。陈云每当遇到这样的时期,总是能够不负历史的使命,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拿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和有效办法。

  陈云在历史关键时期的作为和主张,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即时发挥作用,很快见到成效。例如,在顾顺章叛变后,协助周恩来挫败了敌人破坏党中央的计划;在遵义会议前夕及会上,作为长征路上的四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莫斯科详细汇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为共产国际和苏共中央较早了解和支持中共中央领导层的变动提供了根据;在新疆利用苏联与盛世才的关系,胜利完成迎接西路军余部进疆的任务,并为我军培养第一批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人才创造了条件;在抗日战争时期担负领导全党组织、干部工作和陕甘宁边区财政工作的任务,为壮大我党组织力量、改善边区财经状况做出了贡献;在南满根据地遭受敌人重点进攻的情况下,做出坚持南满的决策,为扭转东北战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沈阳主持军管会,为我党创造出第一个接管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解放前夕受命组建中财委,并为治理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做出了特殊贡献;在抗美援朝硝烟尚未散尽的情况下,主持“一五”计划的制定,并成功组织了计划的实施,为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及时提出并组织实施了统购统销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扫除了障碍;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决定原有生产、经营方式照旧不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于工作过急过粗造成的损失;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党和国家面临危难之时,积极参与粉碎“四人帮”的决策过程和斗争,为挽救党和国家贡献了力量;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率先提出解决一系列重大冤假错案问题,得到与会绝大多数代表响应,为会议成为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改革开放之初,率先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为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老一代领导人年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提出成立中央书记处的建议,为增强中央的工作效率发挥了作用;在沿海地区少数党员干部走私贩私、贪污受贿致使走私活动猖獗的情况下,提出予以严厉打击、否则党风无法整顿的意见,并由此开始在全国范围掀起一场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斗争,对保证改革开放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八九风波”中央发出两种声音的情况下,率先表态拥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为平息政治风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云在历史关键时期的作为和主张,也有一些未能马上发挥作用,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反复后,才被大家认识和接受。例如,在我们党和国民党争夺东北之初,提出让开大城市和铁路干线,把部队分散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主张;在“大跃进”之后,提出1959年的钢铁指标过高,需要重新考虑的主张;在20世纪60年代初及70年代末,面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两次提出应采取果断措施进行经济调整的建议;在粉碎“四人帮”后,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公开提出邓小平应早日出来工作和重新审查“天安门事件”真相的主张;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成千上万地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同时,“三种人”、“五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还要撤下来;在创办经济特区的过程中,面对发行特区货币的呼声,表示不赞成的态度,认为这样会把金融秩序搞乱;在1983年面对一些同志认为外汇和黄金储备多了,应当进口高档消费品和出售黄金首饰的主张,提出我国有一二百亿美元和一点黄金储备是必须的,不算多;在1985年针对一些农民不愿种粮食、一些领导同志认为粮食已经过关的情况,指出“无工不富”的声音超过了“无农不稳”,强调“无粮则乱”;在1988年针对激进的价格、工资改革思路,表示不同的意见,认为价格一下子理不顺,财政补贴也取消不了,等等。

  陈云还有一些在历史关键时期的作为和主张,很长时间未被接受或未能实施,有的甚至遭到批判,但事后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并且成为党的精神财富。例如,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在1956年年底,面对各地出现的高指标,强调综合平衡,反对冒进倾向;在1962年,面对粮食严重短缺的局面,提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以渡难关的建议,等等。

  历史关键时期往往是历史最为精彩的篇章,而人在历史关键时期的表现往往是历史对人的最为严峻、最为公正的考验。陈云在历史关键时期的所言所为,凡是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他从不居功;凡是当时未被采纳而经过一段时间反复后才发挥作用的,他从不自恃;凡很长时间未被采纳,甚至因此遭受批判、受到长期政治冷遇的,他从不气馁消沉。他的这种表现,充分显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忠诚、坚毅、襟怀坦荡的优秀品格和崇高思想境界,充分说明他不愧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不愧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不愧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朱佳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