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江泽民研究
江泽民与我国经济特区的初创
发布时间: 2010-10-22    作者:张明杰    来源:《党的文献》 2010-10-22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邓小平提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兴办经济特区,运用对外开放的条件,加快经济发展。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以他的智慧与魄力,果敢地站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直接致力于经济特区的规划、调整和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在广东、福建两省实施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制定《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工作,率领代表团出国考察出口加工区汲取经验,为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79年4月17日,在中央召开的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以及属于重要侨乡的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会议期间,福建省负责人也向中央提出了与广东省类似的设想。邓小平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意见,责成广东、福建两省进一步组织论证,提出实施方案。

   6月上旬,广东、福建两省省委分别向中央递交了试办出口特区的请示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慎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7月15日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省委的报告,决定对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中发〔1979〕50号)的文件中批示:“关于出口特区,可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的问题。”

   为进一步具体谋划、推动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1979年7月30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决议,成立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委”——笔者注),具体负责对外开放有关问题的实施,加强对外经济贸易的管理,并任命谷牧副总理兼任“两委”主任。8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的任务和机构的通知》,明确这两个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个名称。

   新机构刚刚成立,急需一批懂政策、懂业务,思想活跃、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领导班子。1980年2月10日,国务院任命江泽民为“两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到“两委”以前,江泽民是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局长,他年富力强又懂技术、懂外语、懂外事,给人们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谷牧后来回忆说:我这几个助手(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的几个副主任),都挑得很得力。因为我在国务院工作很久,这些人我都熟。我经常召集八个部的联席会议,那以后找一个人主持日常工作,就挑的江泽民。我觉得他脑子很新,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从此,江泽民成为谷牧的重要助手,“两委”的领导骨干。试办出口特区,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备受各方关注,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循,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僵化的思想观念、传统的体制机制等障碍,使得这一新生事物处于较多的争论和矛盾之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无比的艰辛,甚至承受很大的压力和风险。江泽民多次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和解决创建特区面临的一道道难题,使特区创建工作步步向前推进。

    1. 江泽民:从工程师到政治人
    2. 改革是怎样重启的
    3. 解密:李先念与江泽民的9次通信
    4. 江泽民对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理论贡献
    5. 江泽民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6. 江泽民文化思想探论
    7. 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新发展
    8. 试论江泽民文化观的十大理论贡献
    9. 江泽民文化观的哲学解读
    10. 江泽民同志文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