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俞大光:心血凝成惊世响
发布时间: 2011-05-26    作者:刘文嘉    来源:光明日报 2011-05-26
  字体:(     ) 关闭窗口

  “手铐”、“闷罐车”、“热水拌猪食”

  和老人谈到了“文革”——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两弹一星”历史不能规避的一部分。

  他主动提起的都是“亮点”:1966年10月“两弹结合”成功完成;1967年12月我国新原理氢弹成功起爆。

  “其实那时科研队伍已经分成两派,一个叫‘草原红色造反总部’,一个叫‘革命联合造反总部’。我当时当领导,以为团结大家会很困难,后来去了,没什么困难!上面一再交代,你们去外场搞实验,就一心一意搞实验,不要考虑政治问题,连谈都不要谈,一定要作为一个纪律来执行。”

  当时的背景是,作为中央专门委员会负责人的周恩来总理为确保“两弹一星”事业少受干扰,为保护科研人员,提出了对政治问题不争论的要求。俞大光感激这个英明决断:“果然是,谁都不谈,都很遵守,以科技为重,技术上非常团结,不出差错。后来聂荣臻表扬了我们,说大家都很遵守纪律。”

  当然,这只是他“文革”记忆中最好的一部分。概莫能外,他的“历史问题”马上就被“揭发”出来:仅在解放前有过一次照面的族人“俞大维”,莫名其妙地成了他命运的劫数。当时有人公开放言:“连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弟弟都混进来了,国防科研单位并非一清到底!”

  1967年末,在一次“空投”实验后,俞大光被停止了工作。“不让我工作了,让我‘坐走廊’,让我交代问题。”“坐走廊”之后是上“学习班”,上“学习班”之后是进监狱。1970年1月,他被戴上手铐押送到西宁南滩监狱;一个月后,又被绳捆索绑地押回研究院,关进了“小黑屋”。

  睡地铺,读毛主席语录,交代问题。门外专门有人巡逻监视,时不时要被喊出来挨批斗。喝得水时常不给送,吃得饭时饭有时已发馊。一次在批斗中,他因为长时间弯腰而昏倒在地,而另一次更危险——因为被故意扣紧的手铐锁了三天,一双手血液受阻,差点残废。

  想问问老人,驼背是否也与当年挨批斗有关?话到嘴边还是咽下了。耄耋之年的老院士,显然更愿意说些积极的事情:“让我交代的有历史问题,有个人问题,有家庭问题,就是没有技术问题。”他很自豪,即便在“莫须有”三字横行的年代里,在工作上也找不到他任何纰漏。

  1970年末,九所开始了由青海211基地向四川902基地新址的第二批搬迁。戴着手铐的俞大光,从西宁颠簸到了绵阳。

  和他坐在同一车厢里的都是同事和熟人——但似乎难用“尴尬”来形容氛围。其他人有的戴手铐,有的坐过走廊,有的曾被隔离审查,有的准备接受劳动。一种黑色幽默烟雾般地从四十年前的历史中渗透出来,老人说,“那时候谁都不说什么,我想,反正就是磨一天算一天吧。”

  当然,并没有“磨一天算一天”。“文革”后半段,俞大光一直坚持书面或口头反驳所里给出的错误处分,坚持申诉对自己的审查应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即便在工作上被“闲置”、不得不从事最基本的体力劳动时,他还是坚持活出自己的态度。

  1971年夏天,“风向”稍有改变,俞大光终于离开了“小黑屋”,开始放羊喂猪。他没把这当成苦差事,而是悉心向食堂管理员请教养殖方法,每天将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寒冬,他还摸索出了一套“热水拌猪食”的方法,养出来的猪膘肥体壮。即便喂猪,他也是专家级的“猪倌”。

  1972年6月,俞大光重获自由并返回工作岗位,也得以与家人重新团聚。直到1979年,他的问题才完全平反,所有“莫须有”的罪名被洗刷干净。

  这艰难岁月中的每一个时间点,他都清楚记得,但并不愿向记者复述。问及,他会轻描淡写,不问,也就乐得跳过。

  人们看到的,只是又以饱满热情投入到国防尖端武器研发中的俞大光。价值和信仰不被艰难人生所残损,相反,在时代漩涡中张弛,仍旧不失本心——这是君子。

    1. 亲历:我参与秘密运送第一颗原子弹
    2.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研究述评
    3. 10月16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