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邓小平对1977年恢复高考的特殊贡献
发布时间: 2009-09-11    作者:刘仓    来源:国史网 2006-04-0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及时果断地提出恢复高考这一战略问题

  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30年了,邓小平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什么样的历史动力、时代特征和思想因素,促使邓小平提出了恢复高考这一战略问题?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在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时期步履蹒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化大革命”导致高科技人才的缺乏。高科技人才主要靠大学来培养。因此,高考就成为国家决策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邓小平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认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同王震、邓力群谈话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1](p40)

  恢复高考,是总结“文革”时期高等教育的历史教训的结果。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1][2](p1405)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具体意见(修改稿)》提出:“废除修正主义的招生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2][2](p1462)10月15日,国务院电报通知各地: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3][3](p330)从1970年到1976年,全国295所大专院校共招收工农兵学员7届,约94万人。[4][4](p232)工农兵学员主流是好的,他们在大动乱的年代成为文化科学的传承者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脊梁。但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给教育组织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建设。如1972年4月18日,北京市革委会文教组《关于高等学校试办补习班的报告》反映:北京市11所高等学校今年招收的工农兵新学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的占60%,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5][2](p1484)当时北大、清华被戏称为“北京中学”、“清华中学”。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曾说:“要后继有人,这是对教育部门提出的问题。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有些大学只是中等技术学校水平,何必办成大学?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选数理化好的高中毕业生入学,不照顾干部子弟。……这不是复旧!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1](p33-34)因此邓小平多次强调大学要恢复从高中直接招生。1977年8月1日,他在同方毅、刘西尧谈教育问题时说:办教育要两条题走路,学校可以搞多种形式。总的目标是尽快地培养一批人出来。两条腿走路,但要有重点。重点大学就是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5](p168-169)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努力恢复文化考试。为解决工农兵学员入学时文化程度较低的问题,1972年10月14日,周恩来会见李政道和夫人,主要谈国内教育和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说:学校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对学习社会科学理论或自然科学理论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中学毕业后,不需要专门劳动两年,可以直接上大学,边学习、边劳动。”“我们总要有一批大学培养的研究人才出来”,在大学教育方面“要迎头赶上”。[6](p558)国务院1973年4月3日批转的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文化程度,进行文化考核,了解推荐对象掌握基本知识的状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入学学生具有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的实际文化程度。”[6][2](p1497)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张春桥、迟群、毛远新等炮制了“白卷英雄”事件,使招生工作再入歧途。1975年9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曾对办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过主要指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此起草了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把培养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的任务,并准备实行周总理指示的招生办法。[7][7]但随着“批邓、反右倾翻案风运动”而夭折。1977年7月23日,邓小平在同中共长沙工学院临时委员会正副书记张文峰、高勇谈话时讲:“1975年教育战线的整顿搞不动,我就想让军队带头,在军队搞一所国防科技大学,从高中直接招生。现在看来还不够,还应当发展。教育要两条腿走路,要有重点。大学要从工农兵中招生,重点学校可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5](p165)

  可见,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追求,以宽阔的世界眼光,以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直面落后的勇气,将恢复高考这一战略问题提上日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