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
发布时间: 2015-03-23    作者:李铁映    来源:中华魂 2014-10-07
  字体:(     ) 关闭窗口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今年是改革开放36周年。36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世界第十五位到2010年上升到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00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5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26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缅怀邓小平的不朽功绩,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重读邓小平1992年初《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进一步认识到这篇谈话思想深刻、意境深远,深刻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14年来的经验,阐明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又一个宣言书。

  关于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曾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在“南方谈话”中,围绕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问题,邓小平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连同他在其他文章和讲话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邓小平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点。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他多次强调,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他又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指导自己实践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发展这个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在当代中国,凡是能够回答和解决中国重大问题,推动实现民族独立和振兴、人民解放和幸福、国家富强和发展的理论,就是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树立社会主义一定能够建成、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理想信念。但什么是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本国的社会主义?“南方谈话”就是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

  邓小平多次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他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同时,他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又提出了以下两个重要思想:一个是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是在他陆续提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稳定和团结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等重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另一个是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述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改写了西方政界和学者对市场经济的传统认识,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

  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些道理:

  ——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是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前进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人民的生命线。“一个中心”,要扭住不放,坚定不移;“两个基本点”,要相互配合,不可偏离;三者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中。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或更长时间,动摇不得。

  ——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办法和手段都可以用;无论是道路、理论还是制度,都必须是能够长期指引和保证中国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解放思想

  “南方谈话”是一篇精彩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光辉的文章,其主线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这篇讲话一发表,推动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发展浪潮。

  邓小平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不实事求是,就不能解放思想。

  邓小平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在解放思想的任务和内容方面,邓小平认为,要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中解放出来;右能葬送社会主义,“左”也能葬送社会主义;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封建主义残余、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仍然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要从这些思想的影响中解放出来;等等。

  为了给解放思想创造条件并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邓小平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没有充分的民主,大家不敢讲话,就不能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要创造民主条件,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他认为,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和群众路线,只有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认识和理论,才是正确的认识和理论。他强调,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

  关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南方谈话”的重点,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解答了许多新的问题。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他把坚持社会主义与坚持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论述。他认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的“三权鼎立”、“多党制”,不能搞自由化。

  邓小平在对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既坚持了坚定的人民立场,又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认为,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兴办特区、发展“三资”企业、证券和股市等问题是邓小平搞改革的重要一步棋。他明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他认为“三资”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邓小平指出:闭关自守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办法。”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法上,邓小平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他还要求,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社会治理;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两块金牌都要,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是在向世界学习与开放中发展的,是在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中壮大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关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一个战略思维。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历史上错过时机、停止不前,落后世界进步潮流的教训后,多次强调,要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他在“南方谈话”中说:“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条件有利”,“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这是邓小平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时机的科学判断和要求。

  在国际方面,邓小平于1984年10月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根据邓小平的判断,从中共十三大到十八大,历届全国代表大会都使用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概括。在国内方面,他在“南方谈话”中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1990年4月7日,他指出,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最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实力增强了,中国是垮不了的,而且还要更加发展起来。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了。实践证明,邓小平对时代的判断、对国际国内历史条件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指导。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如何发展经济?他提出了以下一些重要思想:

  ——发展是硬道理。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不能一样,有的省市应该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解放思想,加强科学分析。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党的领导;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因此,他一贯高度重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邓小平对党的领导问题早就作过深刻阐述。他提出,共产党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是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他多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当代中国,如果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邓小平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在如何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三个任务:一是要解决一部分党员不合格问题,清除腐败分子。二是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三是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要把共产党员教育好;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注意培养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要反对形式主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而且要靠法制,等等。

  上述观点是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些观点对于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南方谈话”发表已经22年,邓小平离开我们也17年了。联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面貌的深刻变化,中华民族在世界地位的显著提高,我们更加深切怀念邓小平。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构想;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倾心关注民生;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制度、法治建设;严惩腐败分子;积极构筑国家安全体系,努力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环境等,深得党心、民心、军心。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自力更生,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法治,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的长期稳定和长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续写出辉煌的篇章,“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