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 2009-07-07    作者:张小川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1期 2009-07-07
  字体:(     ) 关闭窗口

  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对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功过评价,成为后人长期争议的课题。苏联解体以后,人们逐渐开始重新认识历史与现实,掀起一次次重评斯大林的浪潮。在我国,在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毛泽东所说的“斯大林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以及评价方法,可以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一 

   毛泽东对斯大林始终坚持科学分析,对他的评价既能够大处着眼,高瞻远瞩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又能够客观公正,在具体问题上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20世纪50年代,当赫鲁晓夫拉开大反斯大林的帷幕时,中国共产党人就不同意这种错误的做法,主张对斯大林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1956年3月17日,毛泽东在颐年堂主持召开了书记处会议,讨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反斯大林报告。与会领导人都认为,赫鲁晓夫报告中全盘否定斯大林是严重错误。毛泽东说,赫鲁晓夫虽然揭了盖子,破除了迷信,但也捅了娄子,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他提出,斯大林是一个国际人物,他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苏联党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对待斯大林绝不能感情用事。紧接着,19日和2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他认为:“共产主义运动,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算起,至今只有一百年多一点。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从十月革命算起,还不到四十年。实现共产主义是空前伟大又空前艰巨的事业。不艰巨就不能说伟大,因为很艰难才很伟大。在这艰巨斗争的过程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走的是前无古人的道路。我历来是‘难免论'。斯大林犯错误是题中应有之义。赫鲁晓夫同样也要犯错误。苏联也要犯错误,我们也要犯错误。问题在于共产党能够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自己的错误。”他明确表态说:“斯大林犯过严重错误,但他有伟大功绩。他在某些方面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但他仍然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著作虽然包含某些错误,但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只不过在学习时要求采取分析的态度。”

   4月6日,米高扬率苏联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毛泽东明确地告诉米高扬:斯大林功大于过。你们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好,缺乏全面分析,缺乏自我批评,事前没有和兄弟党商量。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简单地说成是一个人的罪行,这不对,不好。这里,毛泽东考虑的不仅是斯大林个人的评价问题。因为斯大林是当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对他的褒贬,不仅关系着苏共和苏联国家的威信,而且直接关系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4月25日,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指出:“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斯大林对中国作了一些错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一九四九、一九五O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斯大林坚持公正评价、不同意赫鲁晓夫做法的明确表示。

   1956年的五一节,中国一如既往地在天安门广场树立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11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直言相告:“斯大林执政期间的根本方针和路线是正确的;不能用对待敌人的办法来对待自己的同志。”11月15日,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还提出了著名的“两把刀子”论。他说:“我看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哥穆尔卡、匈牙利的一些人就拿起这把刀子杀苏联,反所谓斯大林主义。欧洲许多国 家的共产党也批评苏联,这个领袖就是陶里亚蒂。帝国主义也拿这把刀子杀人,杜勒斯就拿起来耍了一顿。这把刀子不是借出去的,是丢出去的。我们中国没有丢。我们第一条是保护斯大林,第二条也批评斯大林的错误,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那篇文章。我们不像有些人那样丑化斯大林,毁灭斯大林,而是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你有多少资本呢?无非是一个列宁,一个斯大林。你把斯大林丢了,把列宁丢得差不多了,列宁的脚没有了,或者还有一个头,或者两只手砍掉了一只。”在12月19、20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特别指出,对斯大林要作认真的分析,第一,先讲他的正确方面,不能抹煞;第二,再讲他的错误,强调必须纠正;第三,讲实事求是,不能全盘否定。

   1963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起草答复苏联共产党中央公开信的过程中,毛泽东对斯大林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而精辟的论断。他指出:“斯大林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曾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一切阶级的反响,至今还在议论纷纷。各个不同的阶级,代表各个不同阶级的政党或政治派别,意见不同。估计在本世纪内,这个问题还不可能作出定论。但是。在国际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范围之内,多数人的意见其实是相同的,他们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而且越来越怀念斯大林。就是在苏联也是如此。”“对于斯大林的只占第二位的一些错误方面,应当作为历史教训,使苏联共产党人和各国共产党人引以为戒,不再重犯,或者少犯一些,这也是有益的。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只要是总结得正确,合乎历史实际,而不加以任何歪曲,对于一切共产党人,都是有益的。”“倍倍尔、卢森堡等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远不能同斯大林相比。斯大林是一个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的领导人,对他的评价,应当更加慎重些。”

   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毛泽东把评价斯大林的落脚点放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上,提出了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并领导全国人民努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为以后的探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 

   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的,列宁曾多次指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相反,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调整和建设的任务就更加繁重,必然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充分发挥新制度潜在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代领袖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过生死考验,由群众和无产阶级政党选择出来的,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导师。他们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制度、一代人或几代人的追求。对待他们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对他们所代表的那一段历史、那一种制度、那一代人或几代人的评价。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所以,在完善和巩固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它的创建者都创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同时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或错误。怎么评价社会主义制度创建者的历史功过?这是涉及继续沿着革命先辈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继续前进、还是改弦更张葬送革命事业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经过了九十多年的实践,但毕竟还处于幼年阶段,在整体上还没有取得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这不单是由于生产力在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起步、不能表现出优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实力,还明显地表现在政治方面的不成熟。这种政治上的不成熟,不单表现在制度的不完善和趋向的动荡不定,总出现“错把他乡当故乡”的人物,而且集中表现在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开国元勋或自己的前人,表现出政策的中断性和更换性,而不是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苏联,斯大林正确地对待了列宁,使列宁的思想、声誉和形象在自己执政的年代未受到任何伤害。而斯大林逝世后很快遭到赫鲁晓夫的彻底否定,这在当时引发了世界性的反共浪潮,使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严重伤害。 

  三 

   我国在汲取苏联教训后,对社会主义制度创立者采取了稳定的尊重的态度,维护了稳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在我国,毛泽东逝世后随着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过程展开,出现了一股要全盘否定毛泽东从而否定毛泽东时代的潜流。“这是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我们党遇到的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在1979年提出坚持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并主持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邓小平深深懂得:“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大局。”一方面,邓小平客观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指出:“毛泽东同志在他的一生中,为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因为他的功绩而讳言他的错误,这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因为他的错误而否定他的功绩,同样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则明确指出:“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毛主席一个人的。”对犯错误的原因,也更加注重分析制度性因素:“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在前一段时间里,对毛泽东同志有些问题的议论讲得太重了,应该改过来。这样比较合乎实际,对我们整个国家、整个党的形象也比较有利。”“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任何事物都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发生在苏联、东欧国家的灾难性后果, 引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考。正确评价毛泽东,尊重他的思想、维护他的声誉、爱护他的形象,这才是走向胜利的前提,才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走向成熟的标志。我国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改革开放新局面的结果,同时也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们千辛万苦为我们奠定的基础之上的。江泽民曾指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继续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胡锦涛也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对社会主义制度创建者的历史功过能否作出科学、公正的评价,将对改革的方向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尊重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科学地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就会使社会主义的改革顺利开展。这样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历史的延续,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断裂。对社会主义创立者的正确评价以及改革过程中对《决议》精神的坚持,对于保持正确的方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尊重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不能科学地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就会导致对社会主义制度创立者的背叛,这样的人领导的所谓“改革”,就必然成为改弦更张、迅速走向失败的泥潭。 

                            (作者张小川,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100084。)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