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国际共运史上是一个多事之秋。而这一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及赫鲁晓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则是其始作俑者。这一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很快就作出了回应,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明确态度。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探讨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特地提出问题在于我们自己从中得到什么教益?他自己的结论是:最重要的是要独立自主,并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现在要进行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深入理解这一重要命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包括他晚年的错误,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对于苏共二十大,毛泽东曾用"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这样的话,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和看法。对于这种心态的自我表露,多年来在许多论述中的解释,多数是合乎实际的,但也有个别的作了违背事实的恶意猜度。其实,毛泽东本人对此有过明确的说明。1956年3月17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讨论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会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值得认真研究,特别是这个报告所涉及的问题以及它在全世界所造成的影响。现在看来,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娄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了迷信。说他捅了娄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这正是当时毛泽东的喜与忧的所在。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毛泽东的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正是这种揭开盖子所起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开启了共产党人对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列席这次书记处会议的吴冷西在他的《十年论战》一书中,曾回忆毛泽东在会议结束时的一段重要讲话,毛泽东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他说,开始我们模仿苏联,因为我们毫无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只好如此,但这也束缚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工夫。"在这里,毛泽东把"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这是一个十分深刻而重要的思想。
很显然,在毛泽东看来,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斗争,是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的过程。经过无数艰难曲折和反复实践,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正确解决了像中国这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在历史己判定失去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机缘之后,把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并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革命道路以及以三大法宝为核心的一系列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现在,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提到党的面前,毛泽东敏锐地提出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毫无疑义,这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历史课题。这充分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有着独立自主、反对教条主义的优良传统作风,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无疑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这个探索的内涵,反映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他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战略思考。那么,究竟应如何实事求是地反映毛泽东倡导的这第二次结合的内涵呢?应当说,50年代中期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都同苏共20大这一国际背景相关联着的。因此,毛泽东在提出要找到自己的建设道路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同时,又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深表忧虑;而后者,引发了他对如何防止党和国家被变质的思考,力求探索出一条能够保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所以,50年代以后毛泽东所致力的探索,是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两大探索,而这二者都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历史性课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和前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