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面整顿
1975年下半年整顿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不仅地方进行整顿,军队整顿工作也在进行。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召开了扩大会议,讨论军队的整顿问题。叶剑英、邓小平先后作了重要讲话(中央作为18号文件转发)。李先念认为他们的讲话精神,同样适合于国家机关和地方,并立即找国务院办公室和政工小组的负责人研究学习贯彻的具体办法。他说:“军委开了扩大会,叶副主席有个总结,邓副主席有个讲话。他们的讲话,邓副主席讲的五个字(指肿、散、骄、奢、惰)仅仅是对军队讲的?合乎不合乎地方的情况?国务院讨论过。叶、邓副主席的讲话,我认为也适用于地方,适用于工农业方面,适用于财政金融贸易方面的。”(《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全体代表时的讲话(根据记录整理)》(1975年8月3日))。随后,国务院向各部委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叶、邓的讲话,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研究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问题。会上,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锡联等作了重要讲话。从1972年国防工业重新划归国务院统一领导以来,李先念直接抓国防工业,改变其混乱局面,重新进行规划,重点抓产品定型和提高质量,解决一些“老大难”单位的问题。这次会议,他首先讲话,重点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加强党的领导,要建立过得硬的班子。他针对有些领导干部怕派性,不敢管的情况,提出“首先要克服领导班子中的派性”,“克服不了的话,就要调。对个别派头头或死也不改变的人,也应如此”。二是从现有企业中,挖潜、革新、改造,来增加生产,不要寄托再新建许多工厂上面。三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验收、检查等制度。他批驳了一些错误观点:“有人说,搞规章制度叫‘管、卡、压’,这是大帽子。什么叫管、卡、压?如果这个规章制度是必要的,能够解放生产力,又能保证质量,这能叫‘管、卡、压’吗?群众满意,技术人员也满意,这样的规章制度,怎么能叫‘管、卡、压’呢?!这样说不合理嘛!真理过了头,就成谬论了。”他要求充分发挥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把好质量关的作用。他再次提出要恢复和建立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和技术人员的责任制,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程序和产品质量。针对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论调,他严肃地进行了批驳。①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重点讲了三条整顿措施:第一,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第二,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第三,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重点解决大城市、工矿区和三线地区蔬菜、副食品、肉类供应严重短缺的问题。他提议调出5亿斤粮食,养500万头猪,重点保障高温、高空、井下、有毒工种的工人能吃到肉。
李先念非常赞成邓小平的意见。多年来,粮食及其他人民生活基本必需品供应严重不足,几十种商品不得不实行定量凭票供应,而且标准比较低。即便如此,有些品种也难以保证供应,致使市场供应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李先念为此费尽心血,年年召开各种专业会,研究生产和市场供应问题。邓小平将关心群众生活作为整顿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后,李先念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贯彻。经过充分准备,国务院于9月初召开了生猪生产座谈会,讨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通知》。7日,李先念、王震接见了出席会议的代表。李先念作了长篇讲话,阐述了毛泽东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一系列指示和中央有关整顿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提出了发展养猪业的具体措施。这次座谈会形成的《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通知》,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由李先念于9月15日送毛泽东审批。毛泽东压下了,未批发。
全面整顿推动了工农业迅速恢复和发展,急需解决电力供应不足的突出矛盾。1975年6月初,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谷牧三次召开会议,听取水电部汇报,研究当年和“五五”计划电力问题。根据这三次会议讨论的情况,国务院于7月25日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通知》。为贯彻《通知》精神,水电部于8月召开全国电力工业代表会议。20日,李先念、陈锡联、华国锋、谷牧接见出席会议的代表,并发表了讲话。李先念在讲话中,强调电力工业同样要整顿,必须把燃料、材料、动力消耗降下来,提高利润指标,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敢于领导。他说:“如果以前说话没人听可以原谅,现在支持你,你要干,你还是软、散、懒,怎么办?置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不顾,迁就软、散、懒的班子,迁就那些闹资产阶级派性的人,不行;领导班子不过硬,闹资产阶级派性的人还在那儿兴风作浪,对坏人打击不力,更不行,要敢于管。”(《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代表时的讲话(根据记录整理)》(1995年8月3日))。
全面整顿,为实现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务院抓住这一机会,按照整顿的精神,研究如何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制定“五五”计划和长远规划。这年夏季,余秋里养病休息,李先念委托谷牧主持召开了计划工作务虚会,研究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李先念六次主持国务院会议听取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最后,他讲了12条意见,主要内容是:(一)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贯彻最近毛泽东的三条重要指示。(二)领导班子要“敢”字当头带领出一支像石油系统那样过得硬的队伍。(三)计划工作要综合平衡。长远规划、年度计划不要随便变,注意留有充分的余地。(四)“以钢为纲”,加强地质勘探,大打矿山之仗。考虑适当进口富铁矿,使沿海钢铁工业吃饱。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把钢铁迅速搞上去。(五)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一定要下决心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每个项目都必须有设计任务书。要逐段验收、检查。(六)各部委都要脚踏实地真正解决几个问题,抓住重点。(七)工业体制,要下放,但要具体分析,下放的不能放手不管。现在要适当强调集中。(八)当前首先要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能力,要挖潜、革新、改造。(九)厉行节约,克服原材料的大材小用等等浪费现象。(十)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新产品试制时,老产品不能丢。(十一)立足于国内,同时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一用二学三改四创。(十二)七项经济指标(产值、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劳动生产率、品种)一项也不能少。总之,长远规划要符合“多快好省”。“多快好省”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并且要办得好,办得扎实。(《李先念讲话提纲》(1975年8月))。这12条成为制定长远规划和《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基本原则。
在务虚会的基础上,国务院各部委讨论制定1976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五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国家计委综合各部门提出的规划方案,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8月29日,李先念在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讨论“五五”规划主要指标和基建安排会议上再次讲话。主要内容:一是对规划要充分酝酿,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和地方之间,要多交换意见,尽最大力量把国民经济计划做得比较合乎客观实际。二是在贯彻多快好省总路线方面要多开动脑筋,认真研究,反复思考,提出一些办法来。三是建立一个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能打硬仗,不信邪、不怕鬼的领导班子。四是不要争投资,争原材料。(《李先念在国务院各部委负责同志讨论“五五”规划主要指标和基建安排会议上的讲话(记录稿)》(1975年8月29日))。
10月11日,李先念向邓小平报送关于十年规划几个问题的汇报要点和附件三份。报告中说:“根据你主持的国务院会议精神,计委又作了修改(请见划红笔处),主要是拖拉机列了一个幅度,……其他只作文字修改。并增加了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比较表和说明。”如同意,“建议将此件印成中央讨论文件。政治局会议讨论时,可否请谷牧同志和计委有关同志参加。”(《给邓小平报告的抄件》(1975年10月11日))。
为系统全面总结整顿的经验,在计划务虚会期间,李先念主持起草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8月2日,他将国家计委写的最初稿子送给邓小平、纪登奎、华国锋审阅,并说明:“此件虽然综合了各部和各地同志在拟定计划时发表的一些意见,但只是初稿的初稿,还要讨论多次,才能形成文件”。18日,国务院开会讨论了这个文件。而后征求一些大企业和一些省、市、区负责人的意见,得到普遍赞同。这个文件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林彪、江青一伙散布的破坏生产的各种谬论,提出了发展工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体现了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一系列讲话和国务院务虚会的精神,是经济战线上整治“文化大革命”之乱的一个重要文件。但不久,由于形势变化,这个文件不但未发出,还错误地被批判。
进一步落实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