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你走了,心灯依旧
发布时间: 2009-09-25    作者:叶小文    来源:人民日报 2009-07-17
  字体:(     ) 关闭窗口

  

  季羡林(左)和叶小文 

  季老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泪眼朦朦,脑海空空,只有一句话在闪烁:有你在,灯亮着。

  据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季羡林先生清晨4点即起,季家的灯光经常是北大清晨的第一盏明灯。而今,哲人已萎,一灯如豆。走过未名湖畔,走过燕园那个素朴的小院,人们是否记得:此间曾着星星火?

  相识宇内,季老关注我所关注的

  我们这代人进大学求学的时间应与季老那代人重返大学执教的时间基本相等。两代人历尽劫波,相逢在历史重起身时,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便常有不谋而合之处。加之季老是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佛学家,各种宗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佛教和儒家、道教之间的激荡互动,历来就是季老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宗教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我希望有机会造访季老。

  在季老的弟子——北京大学湛如老师的协助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终于在三○一医院见到了季老。记得那天下午,阳光透过宽敞的玻璃窗洒进房间里,照在这位安详、智慧的长者身上。季老倚在沙发上,身后是一些可爱的小猫、小狗的玩具与照片,季老喜欢小动物是出了名的。已经从事十几年宗教工作的我,有许多话想向季老说,向他老人家请益。季老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对宗教问题,特别是对儒释道的关切。见到我这个宗教局长,他也似有许多话想询问我。于是,我们国内国外、天南海北,从佛教说到儒家,从印度讲到德国。

  当谈到宗教的长期性问题时,季老非常郑重地说:“据我研究,说实话,国家和政党都消亡了,宗教也消亡不了。什么时候宗教可以彻底消亡呢,大概只有人的主观和客观世界完全统一的时候,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因此不管怎么说,对信和不信宗教的人,我们都要尊重。”

  我向季老报告,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正在与中国佛教协会共同筹备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季老非常高兴,说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也是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后来,季老专门向大会发来贺辞:“合作、和谐、和平——祝世界佛教论坛圆满成功!”这个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我为此准备出版一本新书《从心开始的脚步》,请季老题词,季老仔细阅读了书稿的主要文章后欣然赠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张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贺小文同志业精于勤的成果。”获此赠言,欢喜之余,也有几分诚惶诚恐,虽都是古圣先贤之言,但这其间蕴含着多少期许,是要我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啊。

  2006年4月,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隆重召开,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佛教界、学术界、商界、政界等人士竞相参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论坛结束,我想见季老的心情迫切。通过湛如老师的安排,约定在2006年6月6日去医院看望季老。那天下午,我详细向季老介绍了论坛召开的盛况和境内外的反响。听了我的介绍,季老感慨地说:“我今年95岁了,经历了一个世纪,中国现在是空前的大好局面,国内各民族团结,在国际事务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发挥作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就是个良好的开端,你们做了一件好事,但还只是开头,要继续保持下去。你们任重而道远啊。”“要对佛教理论进行认真研究。此次论坛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非常好,我们国家各宗教之间是和谐的,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大家都要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做贡献。”

  当听说中国道教界正在筹备明年在西安和香港举办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国际《道德经》论坛”时,季老也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说:“《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应该引起重视。道教是中国自己产生的宗教,佛教是后来传进来的。但我们好像一直对道教不是太重视,记得40年代末第一届全国政协刚成立时,大家讨论要不要选一个道士当政协委员,结果没有通过,过了很长时间才选上了一个。”他表示愿意为《道德经》论坛写几句话,并且希望《道德经》论坛在世界佛教论坛的经验基础上,办得更好。

  跟随季老多年的李玉洁老师说,季老如此赞扬世界佛教论坛,赞扬“小文同志业精于勤”,并非随口而说,更非违心之论。因为了解季老的人都知道,季老一贯的脾气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如1998 年,在一次江泽民同志听取知识分子意见的会上,大家都谈了意见,都有掌声。季老本不想讲话,但泽民同志点名请他讲,他一开口就提了三条意见,坦诚尖锐。一是说你们领导重工轻理更轻文,这样怎么提高人民的基本素质,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人文气息。二是要注意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条件太差,怎么留得住人才。但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过去讲“大学”主要是要有好的“大教授”;现在讲“大学”却变成了讲“大楼”,大楼越多,成绩越大,完全错了。许多老教授的办公室只有8平方米,在斗室中做了30年的学问。现在有些学者仅一张办公桌就有两三米长,却没见做出什么学问。三是要讲和谐。不和谐,什么都发展不了。季老讲完后,大家都愣住了,会场一片沉静。还是江泽民同志讲话,首先肯定了季老的三条意见,说要引起高度重视,要重视中国的人文传统,还说自己的孙子都在背古文,于是全场掌声如雷。

  听到李老师向客人介绍这些往事,季老点头微笑。那天,我们的谈话远远超出了医生允许的时长,但想说的要说的还有太多太多,真是相见恨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