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人民诗人” 深情如许
发布时间: 2010-02-09    作者:俞晓兰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2-09
  字体:(     ) 关闭窗口

生命的最后时光

  第一次拜见臧老是在20年前,他家住在北京站对面的赵堂子胡同,尽管四合院内没有暖气,却庭院幽静,很是惬意;如今那里已盖起了新的建筑,不喜欢住楼房的臧老也因此搬进了毗邻王府井的一栋有着电梯的公寓。

  2003年7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协和医院再次见到了这位跨越两个世纪的文坛大师、杰出诗人、作家臧克家和他的夫人郑曼。那年,臧老已有98岁高龄。

  提起臧老,郑曼的语气淡淡的,充满了凄凉,唇齿间滑出的每句话都流露着无奈和忧伤,她目光里满含着无助让人心痛。

  郑曼告诉我,从1995年至2003年,臧老已住院11次。这次住院后,臧老对郑曼说,这回我真的要走了。

  顺着门缝,我看到躺在病榻上的臧老很瘦很瘦,曾写下无数诗篇的手无力地搭在雪白的被单上。潜意识里,他可能知道有人来,脸上露出了笑容,仅仅一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他很累。郑曼告诉我,他的耳朵已经听不见,眼睛也看不见了。说此话时,郑曼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臧老的额头,似乎只有这样,她的思绪和心境才会平息。而最让郑曼受不了的是,这次大病后,臧老说话,郑曼已很难听懂了。这让郑曼很伤心。那天郑曼悲凉的神情与窗外明媚的阳光形成鲜明的反差,让人很不好受。

  臧老重病期间正值元旦,中央领导特地到医院看望了他,向99岁高龄的臧克家祝寿,并指示尽一切努力抢救。臧老的夫人郑曼对我说:真希望他活到100岁。我也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祷。但臧老终于没有等到他的百岁寿辰,刚刚踏入2004年的门槛,他告别了郑曼,告别了他心爱的祖国和他的亿万读者,远行了!

84岁的她陪护98岁的他

  2004年2月5日晚,接到臧老辞世的电话,尽管有思想准备,心里还是闷闷的。头年夏季,在协和医院见到他的那一幕,病床上臧老刹那间的笑容与夫人郑曼的悲凉神情,萦回在我的记忆中。

  “老来病院半为家,苦药天天代绿茶。榻上谁云销浩气,飞腾意马到无涯。”这是臧老于病中写的一首诗。在追寻臧老人生轨迹的日子里,我有幸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见到他,并倾听他的夫人郑曼和小女郑苏伊的长谈,领略到臧老卓越的文学成就和大师风范,懂得了“人民诗人”的含义与真谛。

  1942年,任《三一出版社》副社长的臧克家与来自浙江台州的郑香云在工作中相识,此后他们经常到附近的沙河散步,臧老总会用进步思想开导她。不久臧克家创办“大地文丛”被国民党封查,他们便一同来到重庆,住在当时许多进步人士聚集的张家花园65号,那年郑香云23岁,臧克家38岁。婚后他给妻子改名叫郑曼,“曼”是柔和的意思,臧老却常常开玩笑地说,“真慢”是因为妻子的慢性子。说到此,郑曼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正是这一急一慢的性格互补,使他们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地走到今天。郑曼喃喃地告诉我:61年了,谁也缺不了,习惯了。望着她满头银发,一脸悲伤,我不知如何安慰,只是一遍遍地说:我知道!我知道!

  想象中,有着诗人情怀与才气的臧老,生活中一定非常丰富多彩。想不到郑曼说,他除了看书,就是写书,他们从没有一起看过电影、话剧、京戏。臧老一生唯一的一次看电影,还是因为作协要他写影评。而郑曼最钦佩的,也正是丈夫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孜孜不倦的精神。自1995年以来,臧老每次住院,白天由子女们轮班看护,夜晚3张高低不平的椅子,就是郑曼长年守护臧老的床榻;那几年家里没有请护工,全是郑曼24小时地伴随左右。郑曼说,因为她最了解臧老,想喝水、想说什么,她都知道。也就从那时开始,一向喜欢看戏、看电视的郑曼再也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在她心里,臧老的事业与生活早已成为她生命的全部。如果问,还有什么遗憾?她说,就是对臧老了解的太少了。尽管臧老写过回忆录,但结婚前的那38年,他生命中的一些细节她都不知道。

  友人说,84岁的人陪护98岁的,没有听说过。那天我拉着郑妈妈的手劝慰她,不要太累自己。郑曼忧伤地说:我不忍心把他一人留在医院,看不见,心里老惦记,空空荡荡的。或许,亲人的眷恋和期盼正是臧老一次次顽强挺过来的原由。2002年是臧老和郑曼结婚60周年,全家特地为他们的钻石婚典好好庆祝了一番。“想不到这回3次高烧,他就再也没起来。”说此话时,郑曼的语调低低的,我能感到她心灵深处的沉重。

  在臧老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4个子女和夫人郑曼,以及中国作协的领导都守候在他的身边。那天晚上,臧老的生前好友、著名诗人贺敬之闻讯赶到医院,向他告别,遗憾的是臧老的心脏刚刚停止跳动。小女郑苏伊说,他走的时候很平静。

  尽管臧老生前一再表示,老朋友们都年事已高,不要再开追悼会。但中国作协还是决定,于2004年2月18日上午10点,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臧克家告别。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