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冬,他收到了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诚和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韩光的邀请信,邀请他到大西南去,参加成昆铁路的建设。他当即复信表示接受邀请。
成昆铁路的施工现场,大多在崇山峻岭之中。年已55岁的华罗庚每天拖着病腿,和助手们一起,翻山越岭,在工地上向战士和工人讲授统筹法。大家都尊称他是“人民数学家”。
有一天,他在一个施工的地方参加了一次追悼会。死者是一个战士和一个班长,他们生前在爆破一个山洞时安放了22支雷管,其中的一支雷管失灵,成了哑炮。战士和班长在排除故障时哑炮爆炸,不幸牺牲了。
这一事故对他震动很大。他想:“两个年轻人的牺牲难道是不可避免的吗?我们工厂生产的雷管,为什么不事先把次品检验出来,而要到现场使用时,必须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测出是否合格?难道这种牺牲不使人猛醒吗?”做为一个数学家,他的责任感促使他对这件事不能等闲视之:“今后一定要设法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抽样检验,要设法普及应用数学,设法改进生产管理,决不能让这种悲惨的事件继续发生!”
追悼会开完了,华罗庚的心情却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战士的鲜血猛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他的心中萌发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把知识还给人民!
他决心要使数学进隧道,入车间,遍原野,上高山。他带领着学生和助手们,经过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他提出了从成都到甘洛的铁路修建方案。实行的结果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华罗庚和他的助手们因此受到了铁路建设指挥部的嘉奖。
1965年初,华罗庚回到北京,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6月6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予以发表。华罗庚以普通的泡茶来深入浅出地讲解统筹法,通俗易懂。
之后,中国工业出版社又出版了华罗庚编写的小册子《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他又给毛主席写了第二封信,信中谈了到大西南受到的教育,把自己写的《统筹法平话及补充》寄给了毛主席。
1965年7月21日,毛主席又亲笔给他复信:
华罗庚同志:
来信及平话,早在外地收到。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听说你到西南视察,并讲学,大有收获,极为庆幸。专此奉复。
敬颂
教安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不久,华罗庚又组织助手和学生,五人一组,组成许多小分队,从北京出发了。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先办训练班,听讲的人中有工厂的厂长、技术人员,也有工人和农民。讲解完了统筹法,他们就真刀真枪地和当地群众一起做试验,研究如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他们时而出现生北京地铁的施工现场,时而又出现在农村的田盱上,为推广统筹法而忘我地奔波着。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华罗庚等被通知回北京参加运动。8月20日,在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遭批斗,继而遭抄家,华罗庚关于“矩阵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未来得及发表,就遭抢掠,不知去向。1969年,华罗庚在科技大学的办公室的门被撬开,一些数学研究手稿遭盗窃。这一抢一盗,对华罗庚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无法弥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这危急的关头,周总理于l970年3月4日做出了对华罗庚进行保护的批示:
首先。应给华罗庚以保护,防止坏人害他。
次之,应追查他的手稿被盗线索,力求破案。
再次,科学院数学所封存他的文物,请(刘)西尧查清,有无被盗痕迹,并考虑在有保证的情况下,发还他。
第四,华的生活已不适合再随科大去“五七”干校或迁外地,最好以人大常委身份留他住京,试验他所主张的数学统筹方法。
此事请你们三位办好告诉我。
根据周恩来批示,华罗庚的个人工作关系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转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样一来,华罗庚在组织人事关系上,不仅与科技大学,也与科学院脱钩了。这实际上就意味着,如果群众再要批斗他,就必须征得人大常委会的同意。
国务院工作人员还告诉华罗庚:周恩来有指示,统筹法是要搞的。国务院生产组决定要抓这项工作,生产组的负责人是苏静。明天是星期日,希望华罗庚于星期一(1970年4月20日)在国务院一些部委的负责人会议上介绍统筹法。
4月20日,国务院生产组召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开会,每个部来了四个人。华罗庚在会上向大家介绍统筹法。同时又向大家介绍了优选法,这是他第一次公开讲优选法。华罗庚用泡茶、折纸等讲解“双法”,使在座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觉得“双法”在自己的部门里是有用武之地的。
不久,华罗庚等人应邀到上海去普及统筹法。6月9日华罗庚到了上海。上海市革委会生产组介绍他们先去上海炼油厂。厂里正好要进行“酚精炼扩建改建工程”,要换一个炼油塔。上海市革委会生产组要求上海炼油厂15天完成这项任务,厂里领导则认为至少需要25天才够。华罗庚、陈德泉与计雷三人用统筹法制定了工程的施工计划,结果6天就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完工了。其后,上海炼油厂有一个“硅片消洗液”的配方问题,经优选法安排试验,很快获得了成功。这是普及优选法所取得的第一个成果。差不多同时,华罗庚又在上海炼油厂做了一项“605降凝剂”的配方试验,亦很成功。
1971年7月28日,国务院召集17个部委开会,首先由华罗庚作报告,介绍“双法”,然后由北京市化工部门与电子部门的人向大会介绍他们普及“双法”的经验与取得的成果。会后,不少地方与部门都纷纷表示要华罗庚去普及“双法”。这一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华罗庚编写的《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的科普读物。
从1972年起,华罗庚组织了“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到各地推广“双法”。7.N,华罗庚和小分队到了湖北,帮助沙市棉织印染厂解决“白纱咔”问题,在19道工序上搞优选,讲方法,培养人,做实验。不久,便使“白纱咔”的一等品从16%提高到了43%,质量提高了两倍。后来,一等品又从43%提高到83%,最后,使一等品直线上升到了90%。
这年冬天,华罗庚应聘担任了大庆油田科学技术总顾问。华罗庚到大庆油田推广“双法”,和年轻人一样到处宣讲、答疑、咨询,帮助工人解决疑难问题。
1975年9月,华罗庚决定应黑龙江省的邀请率小分队去黑龙江普及“双法”。华罗庚不顾家人的劝阻,坚持去黑龙江。华罗庚从哈尔滨改乘小火车到大兴安岭的伐木场,同工人们一起,用优选法和统筹法研究木材的“采、运、用、育”等问题。有一个林场用“双法”安排冬运木材,提高劳动效率33%,提前一个月完成运输任务。回到哈尔滨后,华罗庚心肌梗塞发作,经抢救转危为安,从哈尔滨回到北京,但从此留下了心肌梗塞的病根。
1976年夏,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开滦煤矿停止了外运。“北京缺煤!”“华北缺煤!”.“工厂停工!”“居民断电!”华罗庚不顾大病初愈和心脏病随时有可能复发的危险,于l977年2月,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亲自到大同煤矿现场用统筹方法做运煤的实验。原先日装车只有702车,实验的当天就装了847车,以后平均日装车达到l000车以上,一天多运煤1.8万吨,历时5个月,突击运出了存煤l00万吨。在全国工业“展览会上,华罗庚主持进行的这项“铁路统筹和汽车节油”实验,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颁发的一等奖。
在近20年中,华罗庚为了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足迹已经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的成百个县。他写的《统筹法平话》和《优选法平话》,开始在一个个项目和一个个车间应用,后来又逐步形成了行业的系统经验。经过多年试点,国家计委曾把这两种方法作为全国重点项目予以推广,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工农骨干,使许多应用数学工作者得到了锻炼,摸索出了一条发展我国应用数学的道路。
1979年6月13日,华罗庚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这位老科学家多年的夙愿。l980年元旦,华罗庚见到邓颖超,她亲热地称呼华罗庚为“老同志,新党员”。
198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华罗庚及小分队的工作重心由普及数学方法向国民经济的咨询工作转移。
1982年3月,煤炭部部长高扬文致信给华罗庚,希望对两淮煤炭基地开发规划进行研究。4月初召开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电力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等有关部门会议,专门研究了这方面的问题。会议希望“六五”规划会议前拿出论证方案,并决定由华罗庚负责,以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为课题组长单位,组织煤炭、电机、铁道、航海、通讯、能源等学会的20多位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赴两淮完成这项工作。从这一年的4月到6月华罗庚两次赴两淮煤矿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同课题组一起用“双法”论证和规划两淮煤炭基地15年开发规模、建井顺序及外部配套工程的方案。7月,煤炭部在北京组织了论证报告验收会。两淮煤炭的建井工期,用统筹法安排,平均比过去提前两年左右,提前一年就多产煤4000多万吨。共计安排了23对矿井的建设和外部的配套工程的同步建设,总规模4870万吨,N2000年全部可建成投产。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赞许。
经华罗庚等参与论证的大型项目,如“两淮煤炭开发规划”,“准葛尔露天煤田开发规划”,“大庆油田‘七五’规划”等均付诸实施了。这期间,除大庆油田外,湖南、内蒙古、河北等省、市、自治区也先后聘请华罗庚为他们的高级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亦聘请华罗庚为顾问。
华罗庚对自己的晚年也做了规划,希望能集中力量做三件事:(1)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数学应用;(2)理论研究(这也是应用的基础);(3)把“文革”期间“偷”“抄”“散”的手稿,回忆一些写一些。
党的十二大之后,华罗庚决定把失去的手稿的内容重新写出来,不幸心肌梗塞复发,于1982年11月又住进了医院。l983年3月6日,他在病床上写下了这样一些话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现在的心情是:(1)醉心于创新工作。(2)摩拳擦掌,盘马弯弓,准备执行国家交来的任务。重上前线,再试宝刀。
1983年初病愈出院,华罗庚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