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奖掖后学
1953年2月,第一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代表们举办文艺晚会,观看京剧表演。华罗庚的座位被安排在毛泽东身边。观看文艺表演期间,毛泽东亲切地对他说:“华罗庚同志,你也是苦出身,希望你为我们培养出些好学生来!”
毛泽东的亲切谈话,一直激励着华罗庚为新中国数学的发展广纳人才,培养后学。
1953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发表题为《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的演讲,向青年学生们提出了学习科学知识的四点希望:(一)学科学养热诚,更需要持久的热诚;(二)学科学要创造,但不能越级而进,更不能钻牛角尖;(三)学科学要能创造,但也要善于接受已有的成果;(四)学科学要注意原则,但也不能忽视小点滴。他还写了《谈革命干部学习科学知识问题》《和同学们谈谈学习数学》《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体会》《写给向科学堡垒进攻的同学们》,特别是发表于1956年第7期《中国青年》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一文,曾经鼓舞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向科学进军。
1962年,华罗庚提出了“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所谓“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
1979年之后,华罗庚又提出了“治学之道应该是‘宽、专、漫’”。“所谓‘宽、专、漫’,就是:基础要宽,然后对专业要专,并且还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些观点既是华罗庚的经验总结,也是青年学生治学的良方。
华罗庚还为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做出了不懈努力。
王元,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大学四年级时他在读书讨论班上报告了A•E•英哈姆的《素数分布论》。大学毕业后,由苏步青、陈建功教授推荐,做华罗庚的研究生。华罗庚经过考核后收下他,研究数论,后来成为华罗庚重要的助手,成长为一代著名数学家。
陈景润,l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四中教书,由于他不适宜教书工作而被辞退。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将他调回厦门大学搞管理图书资料工作。他阅读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时,看出《堆垒素数论》还有地方可以改进。他发现第五章的方法可以用来改进第四章的某些结果。陈景润把他的想法寄给了华罗庚,华罗庚当即将陈景润的手稿转交数论组的人审阅,经大家确认陈景润的想法与结果是对的。华罗庚得知后很高兴,认为陈景润是一个有想法、肯钻研、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遂即邀请陈景润作为代表来参加定于1956年8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陈景润在会上作了“塔内问题”的报告。以后华罗庚又将陈景润在大会上报告过的结果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在《堆垒素数论》再版时,华罗庚将第四章与第五章的次序颠倒了一下,并将新结果写了进去。
华罗庚在见到陈景润后,就已在盘算着把陈景润调来数学研究所工作。l957年,陈景润被调来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从l960年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后来取得了辉煌成绩。
华罗庚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之后,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60年代共招了11名研究生,分别学习华罗庚从事的三个重要研究方向:多复变函数论、代数学和数论。华罗庚指导研究生的方针是以自学为主,指定要阅读的书籍及文章,参加一些讨论班,并平均每两周和他谈一下学问。参加讨论班的除了研究生,还有其他专业的科技大学教员,不同学科的人员共同讨论一个课题。大家相处很融洽,有利于共同提高,终生受益。
华罗庚同时把发展数学的目光投向了青少年学生。l956年华罗庚倡导在中国举办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活动。这一年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与武汉四大城市举办了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活动。华罗庚的倡导得到了中国数学界的热烈欢迎与支持。华罗庚等最有威望的数学家都出面支持并参与了这项活动。
一般都是上午进行笔试,下午集中评卷,当天就结束。然后由著名数学家接见名列前茅的参赛选手,并将他们免试送入他们志愿去的大学数学系继续深造。
1957年,高中数学竞赛活动进一步发展到了其他城市,如南京等。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高中数学竞赛暂时中止,l962年又予以恢复。华罗庚又出任北京市竞赛委员会主任。以后又在1963年和l964年相继举行了两届数学竞赛,又因“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止。直到“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数学竞赛活动才于1978年恢复。这一年举行了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安徽、辽宁、四川、广东八省市的中学数学竞赛,华罗庚出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并亲自主持出试题、监考与改卷等工作。竞赛活动之后,华罗庚主持出版了《全国中学数学竞赛题解》的小册子。华罗庚为该书写了长达7000字的《前言》。1980年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数学普及工作会议,总结中国数学竞赛的经验,并确定了以普及为主的方针,数学竞赛活动被定为中国数学会的经常性工作之一,并由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来主持。华罗庚等老一辈数学家因年事已高,他们的工作由中国下一代数学家全面接替。
华罗庚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一生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和培养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缅怀华罗庚先生的巨大功绩,激励我国数学家在发展中国数学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促进我国数学的发展,中国数学会与湖南教育出版社于1991年设立“华罗庚数学奖”,并共同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范围为在数学领域作出杰出学术成就的我国数学家。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国门大开,加强了中外科学文化交流。从1979年到1985年,华罗庚的音容笑貌不断地出现在国际数学讲坛上,直到1985年6月12日下午5时15分,倒在东京大学学术报告厅的讲台上,以身殉职,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