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自然之子梁从诫:滴水穿石的民间环保拓荒者
发布时间: 2010-11-01    作者:赵永新    来源:人民网 2010-11-01
  字体:(     ) 关闭窗口

自然之子梁从诫:滴水穿石的民间环保拓荒者

梁从诫(1932.8.4-2010.10.28)

  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许,梁启超之孙、梁思成之子,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八岁。
  梁先生走了,但他生前播下的绿色种子,已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舒枝展叶;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富有远见的绿色理念、身体力行的环保义举,将激励更多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梁先生生于1932年8月4日,父母给他起名“从诫”,是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李诫那样的建筑学家。后来,他考清华建筑系时差了6分,遂改学历史(当时清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即为梁思成)。大学毕业后,他主要从事历史方面的教学、研究。1988年,他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教授。从1989年开始,他连续四届任全国政协委员。
  1994年3月31日,已是62岁的梁先生深感中国环保问题之严重,和几位志同道合者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绿色书院——即蜚声中外的自然之友。自然之友以“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为宗旨,以开展公众环保教育为己任,以与政府的良好合作为基础,竭力推进中国的环保事业。
  季羡林先生曾说:“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是顺乎民心应乎潮流之举。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季先生所言不虚:十六年前,公众的环境意识还非常薄弱,更谈不上公众参与;如今,绿色的种子遍布大江南北,公众参与已成时尚,数以万计的民间环保组织成为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力军:滇金丝猴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免于刀斧,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衍生息,北京的污染大户首钢迁至曹妃甸,铺在圆明园湖底的防渗塑料膜成为笑柄;敏感建设项目环境公示已成惯例,公众的环保知情权、监督权有了法律的保障……
  梁先生的环保义举,赢得广泛认可:地球奖、大熊猫奖、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南方人物周刊》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2005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亚洲环境奖……
  梁先生没有沾沾自喜,他把荣誉归于集体。2000年8月,梁先生荣获菲律宾雷蒙.麦格赛“公众服务奖”,对方通知他携夫人去领奖,但最后随他前往的,是自然之友的办公室主任。
    1. 忆从诫
    2. 梁启超祖孙三代知识分子的中国命运
    3. 民间环保自测宜疏不宜堵
    4. 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怎么确定
    5. 创新环境公共治理模式
    6. 深化认识增强建设美丽中国内生动力
    7. 把"一带一路"打造为生态文明的世纪工程
    8. 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9. 大力提升新时代生态文明水平
    10. 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