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已经成为各国工会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的重要平台。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大家共同探讨“就业危机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对新的挑战,寻求解决之道,对于增进工会组织间的交流合作,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复苏和平衡发展很有意义。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数以亿计勤劳坚韧的中国工人,不畏艰难、勇挑重担,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大努力,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保民生与保增长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促进就业增长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实现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和城乡广大劳动者的就业稳定。中国工会大力支持政府应对危机的各项决策,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共同约定行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阳光就业行动”等活动,加强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帮助职工稳定就业岗位,加大帮扶困难职工力度,推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凝聚起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劳动关系的和谐和职工利益的实现,赢得了职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在危机面前,国际社会加强协调、紧密合作,各国工会组织也采取有力措施,把维护工人利益与推动经济复苏,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危机对工人利益的影响。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如何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在创新中形成能够带动就业的、平衡而有活力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平衡、可持续发展,增进人类福祉,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工会对这条顺应可持续发展时代潮流、契合13亿人口基本国情的道路表示拥护和支持。同时,中国工会将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并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的交往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实现体面劳动。借此机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以下几点主张:
一、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各国工会组织应当支持各个国家和地区把绿色增长作为国际社会共同的目标和追求,有效协调政策和行动,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带头大幅度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援助、减免债务等重点问题上切实采取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切实维护职工就业权利
各国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应大力推动国际社会继续施行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复苏政策,把稳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列入经济复苏、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日程,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就业协定》在国际范围内取得成功。督促政府从扩大就业入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关注社会重点群体,努力使所有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积极协调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增加教育培训支出和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不断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
三、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在减轻危机对劳动者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社会安全网”,而且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机制,能为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工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各项法律政策的制定,督促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为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进一步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解决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劳动者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各国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协商交流。各国工会要把推动经济发展、维护职工利益、促进共同繁荣作为重要前提,相互尊重、增进理解,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共迎发展机遇、共担发展责任、共享发展成果。
当前,国际工会运动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工会愿在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的友好关系,更好地维护工人权益,为建立公正、合理、民主、和谐的国际工运新秩序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