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韩喜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内容提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和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的报告、调研、演讲和谈话中,从历史的、发展的、人民的视角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生建设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集目标、内容、主体、原则、方法、手段、保障、路径等诸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民生建设思想。这些富有建设性的、体系化的民生思想把我国民生理论创新和民生事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关 键 词:习近平;民生思想;理论创新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ZD057)和吉林大学创新团队项目“民生价值与社会幸福”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民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民生问题,格外重视民生建设事业,不仅描绘了民生梦的具体内容,强调解决民生问题的政府职责,而且明确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路径、方法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思想,对于推动我国民生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提出中国梦,明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梦,是民族梦,也是个人梦,是国家民族之梦与个人梦的统一,既需要依靠人民来实现,又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中国人的民生梦自然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而且是最鲜明、最朴素、最真挚的中国梦。
民生梦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一种愿望,而且是具有鲜活内容的预设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①这就把抽象的民生梦具体化了,不仅概括出民生梦的核心内容,勾勒出民生梦的现实形态,而且指出了衡量民生梦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同时,还明确了实现民生梦的具体步骤,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民生梦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人民群众强烈的民生诉求和愿望以及中国民生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生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事就是党奋斗的目标。”②把民生梦作为民生奋斗的目标,既符合中国民生建设的特殊国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民生梦是我国民生建设事业的价值追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事业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民生梦为指引。
民生梦是实干的、有尊严的、充满奋斗历程的幸福梦。作为目标的民生梦要求把民生建设成果落到实处。民生梦最终要融进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要融进到实实在在的民生效果中去。民生事业发展得好坏、人民群众对民生梦的认同程度,都要通过民生实践效果来体现。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表达,就是在实现民生梦的过程中,要“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③。
二、坚持科学方法,探索解决民生问题新思路
解决好中国13亿多人的民生问题,是我们党新时期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需要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中国民生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多次提及开展民生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为推进民生建设事业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一是用历史的和发展的视角来对待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④这是因为:民生问题是关于人的存续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必然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永恒主题,并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当然,民生不是静止不变的,解决民生问题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类遇到的一切民生问题都是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同时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生成。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二是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统筹民生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⑤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坚持系统的方法论,既要用系统的思维和观点来认识民生问题,又要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民生问题。一方面,我国的民生问题具有受众群体规模庞大、民生诉求多元、民生内容多样等特点,需要运用联系的方法和整体的观点来抓住民生问题的本质。另一方面,民生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件事关人的发展的全局性工作,不仅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且还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必须把发展和建设民生事业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来统筹。
三是抓住民心这个民生工程的本质。抓住了民心,就抓到了民生工作的本质、精髓和关键。我们不仅要切实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还要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这样才能“使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⑥。
四是坚持一切从民生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民生问题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得到才说,说了就做到”⑦,“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尽力而为,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⑧。当前,解决具体的民生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民生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杜绝盲目搞媚俗的、短视的、不切实际的民生政绩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