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保障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编余职工的善后困境与救济实践
发布时间: 2019-07-22    作者:徐鹏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9-04-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编余职工的善后困境与救济实践

——以北京人民印刷厂为中心的微观考察(1949~1957)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因过渡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国内一度出现失业高潮。中共与政府从多个渠道疏散失业人员,通过转业与救济相结合,取得一定成效。这一时期失业工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从国营企业中被编余,因各种原因无法转业或回乡,介于厂方与劳动局之间的一批被编余职工,成为救济工作较难解决的部分。北京人民印刷厂1950年响应政府号召,对1700余人进行编余后,即面临这一难题。除各方分流外,转送劳动局的职工,以及被厂方暂时发给生活补助的老病职工因编余及救济问题与厂方和劳动局发生纠纷。对于这批失业人员,既无法有效转业,也不符合养老条件。政府、厂方对于救济方式与其进行了数个回合的博弈,经过市劳动局的介入及多方解决,历时近7年,该厂编余职工的救济工作宣告结束。"编余风波"的出现及救济工作的解决,一定意义上揭示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与劳动局负责人逐渐成熟、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的过程。

  全文见附件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编余职工的_省略_的微观考察_1949_1957_徐鹏.pdf
  1. 为何西方国企私有化搞不下去?
  2. 印尼经济逆势而上成绩斐然
  3. 中国经济转型特征与中国经济运行的独特方式
  4. 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着四个大问题
  5. 《劳动合同法》实施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初探
  6. 海洋生态损害立法不应仅事后救济
  7. 对《侵权责任法》的多维解读
  8. 大规模侵权赔偿基金: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思路
  9. 面向世界的侵权法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及启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