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思潮发展史
民主的分歧——20世纪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关于民主问题的争论
发布时间: 2009-09-15    作者:    来源: 2009-09-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民主的分歧——20世纪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关于民主问题的争论

高建、乔贵平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中文摘要>
在20世纪,民主成为引起学术争论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话题之一。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自由主义都从不同的立场叙说其民主的诉求。本文梳理了20世纪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政治思潮关于民主问题的主要理论分歧,分析两个思想流派观察民主问题的视角和基本的思想倾向,探索二者相互激荡、吸收的辩证发展的意义,对于加深我们对民主的认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全文>
在20世纪,民主成为引起学术争论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话题之一。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自由主义都从不同的立场叙说其民主的诉求。①“由于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地宣称自己相对于被贬损为‘资本主义民主’或‘资产阶级民主’的‘自由民主主义’的优越性,其结果导致了一场围绕什么是‘真正的民主’的无法调和的争论。”②本文把20世纪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关于民主问题的争论归纳为四个核心问题,即民主的社会经济条件问题;如何界定“人民”以及如何“统治”的问题;民主统治的适当范围问题;民主的价值基础问题。笔者将通过对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答的分析来阐述这些争论带给我们的思考。一、计划、市场与民主马克思主义者一向重视民主的经济条件。一切政治与社会体制都决定于经济基础或下层建筑。“关于民主的争论已从政治问题转向生产、分配、财产所有和阶级这些社会问题上。从此,形式上的、法律上的平等和政治民主与经济上的生产和分配制度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学术争论和意识形态的政治斗争的主要话题。”③这是20世纪关于民主问题的争论中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思想体系试图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对民主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社会结构的不同解答。(一)社会主义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批判首先,社会主义指出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权力的集中限制和制约了民主的发展。民主的本义导致对私有财产的挑战。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建立与促进民主发展的条件中,社会—经济环境是最为重要的条件。这是因为社会的生产和分配方式与统治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占主导地位。自由主义者认为,私有财产权是保障自由和公正的基本制度,“‘无财产的地方亦无公正’这一命题,就像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任何证明一样确定。”①财产权是实现个人自由的保障。但是,民主的个人权利与资本主义财产权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民主政体是建立在政治和法律平等的基础之上的,而自由主义所主张并实施的公民政治权利的平等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基础上,只能产生形式上的平等。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权容许一小部分人掌握对其他多数人生活的巨大控制权,从根本上限制了公民权利的全面实现。私有产权的实质在于它赋予财产所有者排他的决策权。资本主义民主是对以“不平等为目的的平等”进行形式上的制度化。公民的基本权利应该扩展到社会和经济的平等上,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公民的权益。其次,社会主义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市场关系本身就是限制和制约民主过程的权力关系。自由主义政治理论认为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据此主张不让国家干涉自由市场的活动。“自由主义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是把市场视为‘非权力的’的协调机制。因此忽视了新多元主义者指出的经济权力在与民主发生关系时具有歪曲性质。透彻分析这一问题则是马克思主义力量的核心所在。”②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治和经济不是彼此独立的领域,而是相互依存的。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导向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非民主的因素。“社会主义指令式经济是反民主的,因此自由市场是民主的。这种观点很健忘,它忘了正是它造成了问题——社会主义原本是被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③自由主义者一般都主张市场是民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他们没有指出市场内部存在着大量私人资本独裁权力,使得民主的实践受到严重的削弱。平等在民主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政治和法律的平等又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认为当代权力的根本来源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自由主义对此所持的非政治化的看法是不能接受的。”④(二)自由主义认为计划与民主不能相容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为人的自由与尊严提供了一种系统、有效的解说。但是,一旦人们将民主界定为“保护个人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也就不可能是民主的。”⑤按照自由主义者的逻辑,民主仅仅只能保留着维护个人权利(包括财产)的涵义,所以它不能容忍计划、公有制以及平等本身。社会主义必然走向集权主义,是一条通向奴役的不归路。为什么计划与民主是不能相容?哈耶克提出了自己的论证逻辑。首先,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政治自由的消失。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的核心理由在于他对市场秩序本质的理解。他认为,一个自由公正的社会只能建立在普遍的市场秩序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并由国家进行统一计划与分配。哈耶克认为中央指导的经济不能像市场经济那样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和常识性的才智,市场则有助于人们克服无知并通过失败和教训增长才干。一旦政府实现了对整个经济生活的计划和控制,“一切的经济问题将都要变成政治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只取决于谁行使强制之权,谁的意见在一切场合里都占优势。”①其次,法治原则的废除。哈耶克认为经济计划几乎将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人们的原始需要到人们和家庭、朋友的关系,从人们工作的性质到人们闲暇的利用,很少有生活的哪一个方面,计划者不对之施加有意识的控制。正是由于国家对人们经济资源的全面控制导致国家政权对人们生活的全面专制。“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密切的相互依存使我们不容易使计划恰好停止在我们所希望的限度内,并且市场的自由活动所受的阻碍一旦越过了一定的程度,计划者就被迫将管制范围加以扩展,直到它变得无所不包为止。”②最后,哈耶克得出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极权主义,是一条通向奴役的不归路的结论。二、人民民主与代议制民主之争在20世纪,民主获得了普遍性的权威,成为所有国家合法性的象征,甚至成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逻辑基础。但是,民主的实质也因此正面临着尖锐的问题。民主的古典含义是指“人民的统治”或“人民的权力”。由谁统治?如何进行统治?这就成为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理论分歧所在。这也就是对如何界定“人民”以及“人民统治”方式的争辩。(一)自由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诘难自由主义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进行严厉的批判,主张“一切权力不属于任何人”。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家萨托利认为,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很难找到成立的理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有名无实的权利。权力名义上的持有者与实际的行使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不管人民如何,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对人民的统治——这是一切专制政府、一切要为自己寻找理由的政权的标准辩辞。”③自由主义主张“统治”的方式只能是代议制,人民不亲自统治,而是通过选举选出他们的代表来行使权力。选举和代表是大规模民主的必要手段。自由主义者按照西方民主的实践和制度来定义民主,按照自由主义的这种“现实主义”方式,社会主义现行的民主制度理想与方法被错误地看作是不现实和不可取的。因此,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另一种民主’不过是个子虚乌有的选择。单凭一个名称,不足以让仅有民主之名——姑不论其现实如何——的东西赢得信任。”④这种分析与论证是有偏见的。这就不能不使人们得出这样的看法,即自由主义在取得对国家的“绝对权力”的控制之后,自由主义思想家就开始表露出对人民权力诉求的担心,以至于如此迫切地确认现代西方的政治体制,最终草率地放弃了对于民主理论和实践中其他可能模式的探讨。自由主义者声称无产阶级专政是不能成立的,是一种绝对权力的统治制度。无产阶级专政“实际存在的是一种国家专政,或根本就是单纯的专政(独裁)。”⑤自由主义者认为“专政”已成为一种国家形式,一种政治结构,这个词已脱离了马克思原初对专政的阶级定义法,即不仅指“阶级专政”,更主要指专政者(一个人,或一小撮人)运用绝对权力的国家。“专政是指一种绝对权力的统治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中,所有权力被不受约束、也无人能约束地集中在掌权者那里……它们是以任意的、用武力做基础的镇压性地运用权力为特征的国家。”①在这里,萨托利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专政”含义。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由真正的人民的多数对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支配。“由于马克思设想无产阶级将逐渐地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多数派,这个术语就暗含这样的意思:将由人民的多数建立起一种专政。对马克思来说,所有的统治都是阶级统治,所以,就像资本主义统治是一种‘资本家的专政’一样,无产阶级的统治也是一种‘无产阶级专政’。不同之处在于无产阶级的统治是第一次由大多数人实行的专政。因此,马克思称它正在赢得民主的胜利。”②可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意义在于从阶级定义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统治形式是以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民主专政来取代资本主义国家少数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的统治。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失效。(二)社会主义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批判民主与社会主义具有本质联系。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与民主理想有一种本质性的联系。“有一点是确定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民主的,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把民主当作社会主义政治规划的一个本质部分,并就社会主义民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基本理论。不可否认,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还不够成熟。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实践的一些挫折,对于社会主义思想家反驳自由主义批判的力度有所削弱。权力由“人民”向“人民代表”的转移,代表成为使人民远离政治的手段。20世纪的西方民主观念和民主理论,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古典民主理论的否定,“人民的统治”这一古典民主理论受到普遍怀疑和诘难。在自由主义者看来,现代民族国家由于地域与人口等因素的限制,代议制民主成为有效的政治组织形式。代议制民主理论主张不是由人民直接行使权力,而是由民选的议会代表人民来行使权力。人民的职能应该只限于选举和撤换政府,同意或不同意政府所做的事,他们既不能管理政府,也不能在正常环境下创制或提议立法。“议会在法律上相对独立于人民意味着,民主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被分工原则所取代。为了隐匿这个从一种原则向另一种原则的转换,于是就利用了议会‘代表’人民这一虚构。”④代议制民主的实质是全体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们行使最高控制权。这样人民就通过代表制远离了政治,权力由“人民”向“人民代表”转移。代议制民主理论降低了人民在政治当中的地位,把人民的权利“合理”地由“人民直接参与管理”限制为由选举产生的政府进行管理。“议会制度的实质是它在政府和人民之间起着缓冲作用。它赋予人民以选举他们的代表和从事多种形式政治活动的权利;但它又叮嘱人民让他们的代表承担起支持或反对当时的政府这一重任。它把政治生活的注意中心从选民移到下议院,从人民移到他们的代表:这里才是一切有待最后决定、批准、认可或者否决的地方。”⑤只有实行这种有限制的民主才能保证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正常运转。没有限制的民主不仅会造成对财产所有权和权利的威胁,还会打开暴民政治、混乱和煽动的闸门。因此,自由主义主张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持消极和冷淡的态度,“对投票选举的犬儒主义信条、政治疏远、对私有财产的偏爱以及公用机构的日益瘫痪不只是现代性的后果。这些状况是人们在思考和研究政治的时候仍然拘泥于自由主义方式所产生的萎靡不振的征兆,也是自由主义力量的阴暗面真实反映出来的形象。”①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真正实质是精英政治。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反对把民主看作是人民的统治或大多数人的统治,认为政治关系中的统治者总是少数人,被统治者总是多数人,强调民主也是少数人的统治和大多数人的被统治。“合乎理性的民主制的理念,不是说人民自己统治,而是由人民作为好政府的保证……最好的政府(这一点还需要讲吗?)必定是由最明智的人士组成的政府,最明智的人士永远是少数。”②自由主义者主张通过选举来保证政治过程的民主性质,即通过竞争式选举来选择统治的精英,精英通过竞争获得政治权力。真正掌握政治权力的人是隐藏在议会民主背后的政治力量,这一政治力量控制着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不是生产力的状况而是政治力量的状况是构成不同社会特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构成某一种社会或另一种社会的兴衰的主要原因。”③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统治方式就是精英统治,其实质就是由一个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控制社会。三、政治民主与非政治民主民主的范围是个不易捉摸的问题,因为在一定社会内确定人民的意见在什么问题上确实起决定作用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在全面评价一个社会的民主时,民主的范围是一个有效的标准。范围愈广,民主的实现就愈充分。在什么限度和范围内统治?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关于民主统治的适当范围问题存在严重分歧。(一)自由主义主张政治民主自由主义民主是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一种民主模式。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自由主义传统一般认为不受国家干预的私人领域是一个非政治的世界,即存在一个政治上独立的市民社会,在这里人们是充分自由与平等的。自由主义意义上的民主强调的是在国家的范围内实行政治民主,严格限制民主的范围。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主张把自由和民主的原则都用于国家,但只支持将自由的原则用于经济,特别是坚持在市场经济体制内实行自由竞争。这是因为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私人领域,其运行并不涉及权力的行使。这样自由主义就为公民勾勒出政治的范围与方向。自由主义的这种民主观念导致了巨大的政治范围被排除在政治观之外,特别是生产和再生产关系领域。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和经济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者力图联系经济和阶级权力来理解政治,拒绝把政治看作一种自成一类的活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当代权力的根本来源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自由主义对此所持的非政治化看法是不能接受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有一些别的人,常常批评西方政府的所谓民主是虚伪的,因为他们(批评者)认为是最基本的问题,即经济问题,并非真正由社会成员控制。这是严厉的批评,必须回答。”④这一批评提出了若干重要问题:首先,是否可以认为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不具有政治性?由此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经济权力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是政治的构成因素?按照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经济被认为具有非政治性,据此,生产资料的拥有和控制者与必须靠工资谋生者之间的巨大分裂,也就被视为随意的个人比较的结果,而不是涉及到国家的问题。”①自由主义对于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对私人控制生产资源加以必要的限制没有作充分说明。可见,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一个明确特征就是承认在政治领域合理地运行民主程序,但是,在经济领域里却不能。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差别。退一步讲,即使在政治领域,自由主义民主的运行在现实政治中同样受到严重的扭曲。(二)自由主义政治民主的缺陷自由主义者对国家的活动范围与公民参与一直抱有疑虑。自由主义认为,在今天,民主的紊乱主要是通过那种敌视个人及其权利而追求社会正义的计划、福利体系、社会管制,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大政府体现出来的。“不足为奇的是,自由主义者对参与政治的观念持一种轻视的态度,他们认为政治公共体是一种工具,而不具有内在的善。自由主义者的目的不是分享权力或者成为共同体中的一部分,而是抑制权力的共同体,同时依据它们如何影响自由和个人利益来批判它们。”②在自由主义理念中,个体自由被消极地理解为没有强制,认为“共同善”的理念只会有极权主义的含义,而积极的政治参与是和自由理念不协调的。在自由主义国家的这种实践中,“民主已变成一种纯粹用来挑选和授权政府的机制,它已沦为精英分子之间的一种竞争。而公民,则被看成政治市场中的一些消费者。因而,今天在许多西方社会的民主进程中看到很低的参与率也就不会令人吃惊了。”③自由主义者关于自由的理念是与民主相冲突的,在自由主义者关于自由的理念中不可能包含民主和自治的理念。个人主义的政治思考模式中把自由局限于维护个人权利,这就排斥了“自由”这一术语包含的自治权的涵义。“根据自由主义的观点,自由是以与民主相对立的方式来定义的,自由是对自治的一种限制。我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我是权利的承受者,这些权利能够使我免除某些多数人之决定。”④要想享受个体自由,高于我们私人利益的共同善的理念是一个必要条件,同时,只有在作为成员积极参与政府事务时,这样的个体自由才能得到保证。自由观念包含了政治参与和市民德性的理想。自由主义者所积极倡导的所谓“现代人的自由”就在于对私人独立性的平静享受,而拒绝对群体性权力的积极参与,因为这会导致使个人成为共同体的附庸。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代议制民主理论的缺陷。“为了保护自由与民主,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各项设计——代议制、私有制、个人主义和各种权利,总而言之,都是代议制的——结果是既没有保卫民主也没有捍卫自由。尽管代议制能够服务于责任与个人权利,然而它却破坏了参与和公民身份。”⑤正是出于对西方民主的这些缺陷的思考,我们要在政治领域内恢复那些被自由主义抛弃了的重要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即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公共精神以及政治共同体等民主的历史内涵。(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扩展20世纪以来,现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演化趋势之一,便是从政治民主论演化为社会民主论。“民主一词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以后大约直至一个世纪以前,它一直是个政治概念。也就是说,民主只意味着政治民主。但是今天我们也从非政治或准政治的意义上谈论民主。例如我们听到过社会民主、工业民主和经济民主。”①将政治民主扩充为整个的社会民主中的思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所提出的社会民主论。社会民主的内容并不仅仅在于对国家的民主控制,而且还在于运用这种控制扩展人民权力,超出社会政治制度而达到社会和经济领域。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在批判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把民主扩展到经济与社会领域,提出经济民主与社会民主等,对民主的范围作出更深入的思考与回答。“社会主义既是作为自由民主的实现提出的,也是作为其反命题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学说中,重点在于‘形式’的政治自由和经济与社会能力的‘真正’自由。前者导致关于民主的争论,后者或是使其扩展成为社会民主的观点,或是使其扩展成为对于仅仅是‘资产阶级’自由的民主的反驳。”②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人民在生产关系之中的平等地位决定了其民主范围的扩展。民主思想和民主信念的传播极大地加强了把民主思想不仅用于治理国家,而且用于多种团体和组织——工会、政党、消费者和生产者合作社等——的内部管理的倾向。“社会主义所提供的民主是一种旨在使共同体的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重新结合起来的民主,这种民主首先是指它隶属于生产者本人民主的自我决定。”③经济是关系社会生活的确定性领域,可见,社会主义将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社会与经济领域。“只有各级都建立民主决策机构的混合经济,才能真正有效地把自由、平等和经济效率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把市场原则同计划、把受监督的私有制同国家对生产资料的管理结合起来,”④将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民主是以工人自我管理为特征的一种社会主义形式。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上主张民主,但在工厂里是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为人民赢得了作为公民的民主,现在社会主义将为人民赢得范围更加广泛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理论是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有力挑战。四、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不同诉求由于“民主”一词对于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东西,许多人以程序性的术语来理解民主政治,有些人则坚持民主的实质性要求。这种对民主理解的不同视角体现在20世纪两种主要政治思潮之间的争辩之中,即自由主义者以纯粹工具性术语批判性地阐述民主,而社会主义者把民主看作内在的即十分有价值的一种理想类型。“实质性民主与形式民主之间的这种理论性分歧具有一种政治意义,而且在每一方的背后,似乎都可以看到两种模式,即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的影子。”⑤(一)自由主义民主观的价值诉求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是第一位的价值选择。从根本上来说,自由主义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民主的方式限制国家权力,促进“自由主义”事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由开辟了发展前景,但是,同时又阻碍了自由的实现。“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肯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由’市场的核心地位,从而有效地把自由限制在少数人手里;他们使剥夺人类能力、威胁、人类‘类存在物’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合法化。……在马克思看来,只有社会和国家的完全民主化;只有消灭社会阶级并最终废除一切形式的阶级权力,自由才能实现。”⑥民主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自由主义有关民主的文献很少提出“什么是民主”的问题,而是更多地提出“民主如何运行”的问题。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倾向于关注民主的正当原则与程序。自由主义者认为民主会威胁到自由。“仅仅是民主的制度迟早会摧毁自由,或许还会连文明也一道摧毁。”①民主只有与自由主义“结合”才能避免极权主义的命运。总体来看,英美民主理论更强调民主的工具性,是一种论述民主政治方式方法的理论。多数原则已成为公认的一种适合民主的程序原则。哈耶克就认为,民主是指人们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时的组织原则,即所谓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原则。可见,哈耶克仅仅是将民主视为一种决策的方式而加以接受。“民主本身并不是一种终极的价值或绝对的价值,而且对它的评断也必须根据其所达致的成就来进行。民主很可能是实现某些目的的最佳方法,但其本身却又不是目的。”②如果民主是一种产生领袖并使之合法化的制度安排,那么,它与民主的古典含义——“人民的统治”至多只有极为模糊的联系。“虽说民主本身不是自由(除了意指那种不确定的集体自由亦即‘人民’之多数的自由以外),但是它却是保障自由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能够以和平方式更替政府的方法,民主乃是一种至关紧要的消极价值。”③这也就是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经典表述了。(二)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目的就是说,社会主义民主不管有什么样的功利后果,其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也就是说它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而作为手段则不同。手段的价值是它的外在价值,即该事物对于其它事物的价值。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手段就是意味着,它的存在和发展还要以能否促进其它价值目标的实现为转移。”④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之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民主是一个必须达到的目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定义上不仅仅是扩展与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形式,同时还包含了生产关系的变迁。正如鲍勃.雅色普主张的,民主斗争意味着不仅要加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式的应用,而且,还要把潜在的“根本的社会关系”包括进去,特别是,“民主的实现要求重组生产关系以消除政治自由中以阶级为基础的不平等”⑤社会主义民主从根本上消除了自由主义民主因财产占有的不平等而带来的实际民主权利的不平等,并在实际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实质性的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凡是民主受到践踏的地方,自由就不存在,工人的利益就不会得到有效的保护。”⑥民主是人民权力本身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概念和伦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民主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是一种肯定性的价值,同时,民主也是人类社会实现自身解放的途径。社会主义者都在不断探索如何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所有人的自由发展”协调一致。这是一个根本的共同目标。“当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的时候,政治就像旅行一样,行程与到达同样重要,旅行者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可能认为他们正在寻求的目的地同样是关键的。”⑦资产阶级民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治解放。但是,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类解放。马克思说:“政治解放当然是一大进步……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范围内,它是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①无产阶级民主一方面作为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扬弃和超越,另一方面它将最终扬弃自身的过渡性质,利用民主作为手段来实行进一步的、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并且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来发现“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②余论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关于民主问题的争论远未结束。“20世纪的永恒启示之一肯定是,历史没有终结,人类进步的成就仍然是极其脆弱的,无论人们如何定义和把握它。民主的实际形式和构成很可能一代一代持续争论下去。”③在今天,我们该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各种重大理论分歧?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关于民主的分歧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在20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思想冲突成为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里矛盾冲突的焦点。人们对民主的思考也不可能脱离这场意识形态大战。“或许给‘民主’下定义已经成为一场意识形态大战,现在要比近代任何时候都更是如此。”④这支民主“十字军”是全球资本主义新的意识形态议程。自由主义民主被“合法化”:民主被描绘成为政府选举中公民的投票、多党竞争、法治等。这种民主被顺其自然地描述为唯一可以考虑的民主概念,而排除了其他民主的可能性。社会主义民主则被称为“虚假的‘人民民主’或直接的独裁统治、‘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最近……强行推进的‘现代化’”。⑤由于民主这一概念的不确定性引发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争夺民主话语权的斗争。这对民主又意味着什么呢?民主不仅应该被理解为一种产生政府的方式,而且还是有关人民自治、参与和公民权平等的一种理想。自由主义民主理论销蚀了民主的伦理取向,是为现实的资本主义民主进行政治辩护。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关于民主的分歧体现了价值取向的冲突。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民主理论的哲学基础,资本主义民主是以个人自由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流派的典型特征在于关于人与社会的观念,即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自由主义民主更多地关注促进个人自由,而不是保障公共正义,增进利益而不是发现善,将人们安全地隔离开来,而不是使他们富有成效地聚合在一起。其结果是,自由主义民主可以强有力地抵制针对个人的任何侵犯——对个人的隐私、财产、利益和权力的侵犯——但是,它却无法有效地抵御针对共同体、正义、公民性以及社会的侵犯。”⑥自由主义关心的是个人权利,民主关心的是对于个人和集体行为的控制,是公共责任。可见,自由主义中“自由”的内容和“民主”的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张甚至是矛盾的关系。民主只是自由主义者更好地维护自由的一个有效手段。如果民主是赋予我们进行自我管理的权利,而不是依据我们的利益接受被管理的权利,那么自由主义所推崇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社会主义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者“可能都一致认为,在描述人类活动时,首先必须按照社会关系而不是个人活动来进行,尽管他们并不否认后者的意义,这种看法支持了这样一种信念,……应该从整个社会出发,从平等的社会成员出发,而不是从特定的个人出发。”①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之上的。同时,社会主义者认为,自由主义者所主张并建立的只能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在形式上的平等。这些权利需要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权利的平等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需伴之以更加广泛的机会均等和收益平等。自由主义原则使民主的结果不断向经济上占有优势地位的人们倾斜。“在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中,平等的不确定性地位也许在那种出现机制冲突时自由优先的状态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当它干涉到自由的时候也就被搁置一旁。”②平等在民主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所主张的人们在经济与社会上的平等,才能保障人们在行使政治权利和对政治权力产生影响上的平等。社会主义者认为,民主是与自由、平等和公正等诸多价值并列的一种价值。社会主义民主正是要恢复并发展民主的思想传统,培养人们普遍的民主价值,使得政治平等、政治参与、公民身份、政治共同体等因素回归民主。构建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创新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存在一些关键性见解和原则的分歧。自由主义民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定期选举、多党制、法治和保护公民权利等这些民主政治的特征是对现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程序的肯定性描述。这种民主政体往往蒙蔽人们对自由主义国家不足的认识。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社会中已存在的权力核心。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的一种学说。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具有革命性的特点。“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其近代形成时期就有不同的根源,它们今天仍然是具有活力的传统。虽然自由主义似乎占了上风,但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各种各样的分支流派并没有日暮途穷。”③现在,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时期,不少学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马克思主义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建设性的理论体系?在此,我们的回答是: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探索方法,一种角度,一种宽泛的理论框架来不断发挥其影响的。民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程,必须在时刻变化的环境中被建构、解构与重建。一个合理的民主学说不仅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在公民平等基础上的人民自治,还应当在政治实践中实现这项原则。“民主蕴涵着一种更加拥有说服力的理由,同时在现代历史中它也需要一种比自由主义民主文化所给予的辩护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依据。”④人民民主是对民主历史遗产的继承,同时捍卫了民主作为理想的特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将是人类政治里程碑上的又一飞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吸纳与超越自由主义民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

[2]加藤节:《政治与人》,第4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戴维.米勒等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第202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第3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第38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3]道格拉斯.拉米斯:《激进民主》,第1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第10页、第36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5]Friedman,in Capitalism and Freedom I Chicago:Universiy of Chicago Press,1962,p.8.
[1]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第10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第9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乔.萨托力:《民主新论》,第538页,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4]乔.萨托力:《民主新论》,第534页,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5]乔.萨托力:《民主新论》,第533页,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乔.萨托力:《民主新论》,第535页,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戴维.米勒等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第214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Nicos Poulantzas,State,Power,Socialism,New left books,London,1978,p.265.
[4]汉斯.凯尔森:《法和国家概论》,第392页,纽约,拉塞尔兄弟出版社,1945年版。转引自德拉-沃尔佩著:《卢梭和马克思》,第45页,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5]拉尔夫.密利本德:《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第47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序言第4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984年版序。
[2]John Stuart Mill,Autobiography,Jack stillinger,London,Oxford Vniversity Press,1977,p.294.
[3]萨尔沃.马斯泰罗内主编:《当代欧洲政治思想》,第2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4]科恩:《论民主》,第28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第167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序言第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984年版序。
[3]尚塔尔.墨菲:《政治的回归》,第137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Michael Sanddel,Democracy’s Discontent:America in Search of a Public Philosophy,Cambridge,Mass,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5~6.
[5]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序言第4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984年版。
[1]乔.萨托力:《民主新论》,第9~10页,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戴维.米勒等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第771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艾伦.梅克森林.伍德主编:《民主反对资本主义》,第280页,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4]托马斯.迈尔:《论民主社会主义》,第74页,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5]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第39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第175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Joseph Hamburger,Macaulay and the Whig Tradi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p.134.
[2]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第129页,三联书店,1997年版。
[3]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2、3卷,第27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4]马德普:《自治与参与——作为目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2期。
[5]阿兰.亨特编:《马克思主义与民主》,鲍勃.雅色普,《民主政治的不确定性》,第63页,伦敦1986年版。转引自艾伦.伍德著:《新社会主义》,第158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托马斯.迈尔:《论民主社会主义》,第69~70页,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7]本杰明.巴伯著:《强势民主》,第14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984年版。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9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8~5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第359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4]Wilson,R.(eds.),Low Itensity Democracy:Political Power in the New World Order(London:Pluto Press,1993)3.
[5]FRANCK,T.,‘United Nation Based Prospects for a New Global Order’22New York Univers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Politics(1990)47~8.
[6]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第5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戴维.米勒等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第770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第95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第36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4]Reinhold Nieburh,The Chiblren of light and the Children of Darkness(New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94),p.Xii.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