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在改革开放潮翻云涌,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样、多元、多变的新形势下,怎样看待社会意识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关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影响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怎样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万紫千红总是春”,社会意识多样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
社会意识是社会思想文化及精神生活的统称,是一定社会发展状态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与之相适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物之不齐,物之性也”。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竞争、效率、平等、宽容和民主法治意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动思想文化创新发展,满足人们的多层次精神需要。可以说多样化是思想文化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繁荣的体现。然而,社会意识的多样化是否意味着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要看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与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一个是指现实生活中各种思想文化存在的状态,一个是指一定社会占“指导”地位的思想是什么。社会思想的多样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并不等于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可以多元;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不是平分秋色的,社会意识多样化更加需要正确的思想导向。多样化与有序化是统一的整体,多样化要以有序化为前提。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既要允许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正如一曲美妙的音乐虽然需要不同的音符来表达,但多样的音符只有统一于共同的主旋律,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乏力,我们在思想上就会失去“主心骨”,就会使个体的价值取向偏离社会价值导向而各行其是,从而造成社会运转陷入无序或混乱,社会发展就更谈不上了。
从现实生活看,多样化的社会精神生活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情况,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其中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相互杂陈,“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在滋长,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导致道德失范现象蔓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优厚的物质条件光环下,使一些腐朽反动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更多迷惑人的假象。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指导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是社会意识的“纲”和“魂”,它一旦被否定或发生根本改变,就会对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构成颠覆性威胁。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是中国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实践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表明,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形势越是纷繁复杂,社会意识越是多样化,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是保证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缺乏共同的价值追求,国家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发展就会面临严重障碍,社会和谐就会失去根基,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在这个问题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那种用社会意识多样化否认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认识是肤浅的,也是极其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