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生活史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 2010-12-21    作者:周婷玉    来源:新华网 2010-12-21
  字体:(     ) 关闭窗口

图为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良好的人口环境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又将如何发展?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就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接受了记者专访。

  “十一五”期间我国实现人口总量控制目标

  记者:过去的五年,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哪些成就?有哪些新进展?

  李斌:“十一五”时期是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的五年。人口计生工作的进展突出体现为:保平稳、促统筹、惠民生。

  “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口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内,实现了人口总量控制的目标。

  “十一五”时期,人口计生系统大力推进“两个统筹”,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间的关系,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一五”期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累计发放扶助金120亿余元。同时,积极推动计划生育政策与最低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保险等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衔接,普遍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和“幸福工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十一五”后期,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开始得到初步遏制。同时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启动,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国家、省级和重点区域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工作进展顺利,初步实现省级数据集中。人口快速调查与监测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人口计生统计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推动人口数量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记者:请问您认为人口因素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作用?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方面现状如何?有新华网网友特别关注农村的优生优育问题,请问这方面将有哪些措施?

  李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重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者素质,努力将我国人口多的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出生人口素质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当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每年出生缺陷率达到4%到6%。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预防非常重要。人口系统一直积极探索有效途径,2007年全面启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2008年在全国8个省开展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2009年全面组织实施“优生促进工程”,2010年会同财政部在全国18个省的100个县启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

  在农村和基层,人口计生系统充分发挥服务管理网络遍布城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优势,采用组织知识讲座、发放健康资料、面对面咨询等多种方式,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健康教育、优生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相关服务,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1. 加强法制体系建设保障和促进人口发展
    2.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