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理论与方法
中国民生概念发展史论要
发布时间: 2015-02-06    作者:孙来斌等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2014-06-11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发展演变受到语言规律与社会历史的双重作用。在中国语境中,民生概念的历史发展,既遵循概念发展的规律,也反映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从历史角度来看,民生概念的发展史大致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与结束四个阶段,亦即词汇化阶段、概念化阶段、概念群化阶段和完结阶段。其中,民生的词汇化与概念化两个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当前,"民生"正处于概念群化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民生概念的黄金生长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攻坚期。在概念群化未来完成后,民生概念将开始走向终结,而这也就预示着中国社会开始迈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民生概念发展史论要_孙来斌.pdf
  1.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更大功夫
  2. 教育是民生更是国家战略
  3. 推动我国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
  4. 加强重点领域民生法治建设
  5. 把牢深化医改中的民生导向
  6. 建设“民生政府”:提高改革“获得感”的关键
  7. 高和荣:民生建设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
  8. 守住平安和民生两条底线
  9. 补足短板 持续改善民生
  10. 民生发展如何面对“三个陷阱”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