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变迁史
结构、功能与运行:新中国村社治理的转型与挑战
发布时间: 2024-11-05    作者:左停 苏青松 杜岚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24-06-20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村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社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大致经历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社合一治理阶段(1949—1981年)、以村民自治为核心架构的治理阶段(1982—2002年)、村民自治为主、公共财政辅助的治理阶段(2003—2012年),以及以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国家整合”治理阶段(2013年至今)。国家制度背景的演变既为村社治理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构成村社治理的制度约束框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村社治理日益呈现出的行为主体异质性和复杂性,村社功能多元化、村社公共事务多样化加剧了治理结构的不适应性。村社治理的结构和功能在运行实践中互为影响,也呈现新的“结构-功能调适”特征。鉴于此,应从村社治理体系设置和创新应遵循结构-功能互动适应、权责明确清晰、创新以需求为导向等一般性原则;国家层面为村社治理构建一个包容性强的基本架构;加强县级统筹协调,优化村社治理任务设置;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使其合理承担自身治理职责;优化村社本级治理体系,加强村社治理能力建设;发挥社会协同、智慧治理力量,增加村社治理模式选项等方面规划村社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文见附件 

  1. 结构、功能与运行:新中国村社治理的转型与挑战_左停.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