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中央2006年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和要求以来,国内学界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理论内涵、实践路径、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系统讨论,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这当中体现出来最大的亮点就是其研究视阈的转换,对其深入的研究,必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研究拓展新的问题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视阈转换的主要表现
第一,从道德规范到文化崛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不仅具有道德规范的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增强国际交往的文化软实力等重大问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核心与动力。
第二,从体系诠释到价值提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价值导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凝聚作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动力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规范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学界在此基础上力图提炼出更为深刻和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范畴,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作为价值内核,来凝神聚力、引领发展。
第三,从创新文化传承到回应现实问题。以文化传承创新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即研究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依然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紧密结合当前改革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并以之引领社会思潮,逐渐成为学界共识。
第四,从价值论分析到多维度综合研究。价值论视角对于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功能、结构、评价和实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学者们并没有简单局限于此,而是从多个视角共同推进,开展综合研究。如立足社会学视角,借助社会互构论等理论,突出社会福利、组织结构、制度以及社区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立足政治哲学视角,对西方民族主义、共和主义等概念及其中国境遇进行历史考察和批判分析,对于预防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可能跌入意识形态陷阱,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