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教育史
蒋南翔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的教育建设
发布时间: 2010-06-09    作者:刘冰 口述 苏峰 整理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10-06-03
  字体:(     ) 关闭窗口

刘冰,1921127生,河南省伊川县人。19386月入党。同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在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抗大六分校、太岳抗日根据地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在豫西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河南和团中央工作;l956年至l966年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倒。1970年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因两次经邓小平向毛泽东上书关于迟群、谢静宜在清华表现的信再次被打倒。l978年调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79年任甘肃省副省长。1982年任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l983年任甘肃省委常务副书记。1986年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l988年任第七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l993年任第八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顾问。1998年离休。

初识蒋南翔

1949411,我以团长的身份率领河南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团来到北平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礼堂开幕。冯文彬在会上作筹委会工作报告,蒋南翔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的报告》,任弼时代表中央讲话,讲了几句,因为身体不适,由大会秘书长荣高棠代为宣读。大会开了一周。42224日,青年团一届一中全会选举出冯文彬为书记,廖承志、蒋南翔为副书记的第一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蒋南翔。过去对他的事迹也了解一些。1938年我从《新华日报》上知道他是全国学联秘书长,又听说他是“一二九”运动中清华大学的主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中的名言“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就是出自他手,当时对全国青年学生抗日激情影响之大,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所记忆犹新的。抗日战争时期蒋南翔是中央青委的主要成员,当时我在抗日根据地做青年工作,由于战争环境,我从未见过他。这次能见到这位学生领袖,我十分兴奋。他个子中等,衣着朴素,带着黑框眼镜,说话不多,很沉着稳重的样子。

此后我回河南任中共河南省委青委副书记、书记,青年团省委副书记、书记,在学校、工厂由点到面开展建团工作。其间,我曾到北京向蒋南翔汇报过一次工作。l953年,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候补书记胡克实共同点名,把我调到团中央先后任办公室主任、青农部部长、办公厅副主任。我到团中央后,与蒋南翔有了更多接触。

195211月,蒋南翔调任清华大学校长,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他将党中央、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与清华大学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拓了一条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的路子,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

1955年,团中央派我和青农部副部长高仲雨两人去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快毕业时,我向团中央提出去地方搞实际工作。这时候蒋南翔来找我,邀请我去清华。我说我没上过正规大学,就上过抗日军政大学,我只想去地方做实际工作。蒋南翔说:“你到地方上工作,省委地委都是机关,不一定就能天天接触群众,接触实际工作。你到学校来,这里天天接近群众,路上都能碰见老师和学生,这更是实际工作。”我想也对,但还是觉得自己没经验。他鼓励我说:“边工作边学习嘛,来!”就这样,我来到了清华,一待就是22年。

大约是19568月,我被调入清华大学任第一副书记。到“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刚好10年。这10年,对我各方面都是很大的锻炼和学习,我向清华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学习,特别是向蒋南翔学习,让我受益很多。

10年让我深深地感到,蒋南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政治家。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我之前没有做过大学工作,我能够在清华站得住、工作得下去,完全是跟着他学的,我很注意听他的意见、学习他的讲话和思想,10年中他的教育思想和具体措施让我深深觉得他的教育思想是科学而有创造性的。当时学生中流传“刘冰报告,南翔精神”,确实如此。

大力发展新技术专业

195111月,中央教育部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拟订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揭开了l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序幕。l952年秋,中央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改造的基础上,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工作。

蒋南翔就是这个时候到清华大学任职的。1932年,蒋南翔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20年后的清华已经由一所综合性大学调整为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开始集中力量为国家培养工业建设人才。这对于蒋南翔和清华而言,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l9521231日,39岁的蒋南翔迈进了他熟悉又陌生的清华园。他在全校举行的师生欢迎会上坦诚而坚定地表示:“我没有学过工程。我自己不懂业务,但可以作为一个见习生,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和职工同志学习。清华是一个有基础的学校,这里许多位先生是我的老师和学长,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

蒋南翔首先要执行的是,接收北京大学的工学院,同时把清华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交给北大。当时还有人提出,清华图书馆已没有必要再保存文法图书和古籍,应该把这部分收藏交给北大。刚到清华的蒋南翔马上制止了这件事,说大学的图书馆除提供阅读之外,还应该是一个藏书所在,甲骨文等许多宝贵的文科资料都应留下来。北大和其他单位、学校也都可以来看,但不应该把一个大学的图书馆拆得七零八落。蒋南翔认为清华的理工科基础要加强,但清华的人文素养不可减少。

二战中显示巨大威力的原子弹令人记忆犹新,原子能及相关科学技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l955年初,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19559月初,高等教育部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和学习,代表团成员有蒋南翔、周培源(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钱伟长(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胡济民(北京大学教授)和翻译邢家鲤(清华大学教师)5人,蒋南翔任代表团团长。代表团仔细考察了苏联几所学校原子能专业的办学情况。115,回国后的蒋南翔完成《高等教育考察团访苏报告》,详细阐述了培养原子能技术人才的几个问题,也全面提出了他对在清华创建新专业的设想: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设立新专业;重新调整清华大学各专业的招生人数;请求解决设立新专业所需要的师资问题;中科院、北大、清华合作开设新的高技术专业,培养原子能技术人才。

1955年末,清华陆续建立了实验核物理、同位素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学、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电介质及半导体、热物理、空气动力学、固体物理、自动控制等l0个新技术专业;l956年设立工程物理系,1960年随后几年又相继增设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和自动控制等系,并有意识地发展应用理科。到1965年,清华大学已发展为l2个系40个专业。

蒋南翔强调新技术专业要适应国家重点尖端工业和科研部门的需要,主动去配合国家这方面的部署。l957年初,尖端工业的科研部门负责人林爽来到清华,建议与清华合作,蒋南翔很重视这件事。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钱学森与蒋南翔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清华的自动控制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同他们配合,为其培养人才,并派骨干教师参与他们的工作。后来,这种合作关系曾一度受阻,蒋南翔出面向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报告,得到聂帅支持,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年9月,为了满足尖端工业的人才需求,国家从全国l0所高等院校抽调了287名学生到清华自动控制系学习,为五院(航天工业部前身)和二机部(核工业部)对口培养,这批学生在1960年到l962年陆续毕业,成为我国尖端工业的第一批技术骨干。

我们建立了一支平均年龄二十出头的青年师生队伍,虽然其中经历了苏联专家撤走和三年严重困难时期的种种艰辛,终于在196410月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全部由国内设计建造运行的实验原子反应堆,为国家填补了空白。

    1. 刘延东出席纪念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2. 清华大学举办“金岳霖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3. 清华大学引入竞争机制解聘教师 50
    4.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5. 第三届“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颁发
    6. 邱勇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演讲
    7. 清华毕业生逾半不留京 “北京户口”需求不再迫切
    8. 清华大学最新研究:中国可兼顾经济发展与治污减排
    9. 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获批 试点自主增列学位授权点
    10. 李稻葵:稳增长只能在短期发挥效应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