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实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各种条件的有力支撑。其中,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一
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表明,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有了人才就能创造人间奇迹。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于国民素质的提升、知识经济日益成为提高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靠人才;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也需要大批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有关部门研究认为,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70%左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之间,而且多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要改变我们的这种经济结构,需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以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为此,需要有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批掌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懂得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只有储备并不断培养出这些人才,我们才能把经济发展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资源消耗上来。
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也要靠人才。有关研究认为,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至少应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能培养和汇聚大批创新型人才,并且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这四个条件汇聚起来,就是要有掌握发明创造的高科技创新人才。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已占世界总数的99%。这些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当今世界,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一些国家和知名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的尖端人才,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可以催生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吸引、凝聚和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
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靠人才。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凸显。无论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推动文化繁荣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都迫切需要人才。据初步测算,目前我国35岁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近2亿人,并以每年1300万人的速度递增,但其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不足10%。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缺的是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其他目标,也急需大批各类的高素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