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科技史
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发布时间: 2009-12-24    作者:曾国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2-22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代科学开始于14—16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它始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自此,世界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学中心的转移:第一次科学中心在意大利(1504—1610);第二次科学中心在英国(1660—1750);第三次科学中心在法国(1760—1840);第四次科学中心在德国(1875—1920);第五次科学中心在美国(1920年至今)。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像达·芬奇这样跨越艺术、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旷世奇才”。随着“大宇宙”和“小宇宙”信念的兴起,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向神学发出了挑战书: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倡日心说、反对地心说。而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则指出,男人的肋骨并不比女人少。

  到16—17世纪,意大利成为第一次科学中心。奠定(地面)近代力学之基础的伽利略、“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以及第一个明确从事科学研究的山猫眼研究会相继出现。研究会由一位贵族支持,伽利略于1611年成为会员。不过,此时的大学尚没有发挥作用,教会的力量仍然阻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伽利略就因捍卫哥白尼学说而受到宗教审判。1633 年“意大利科学失去了活力”。

  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英国成为了第二次科学中心。17世纪,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大力倡导将科学应用于社会的思想。英国皇家学会也于1662年成立,标志着科学活动获得了“政府”承认(不过皇家学会还主要是靠会员费维持运作,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皇家学会对于英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立了种种皇家“科学中心”,1666年创立的《哲学学报》,开创和奠定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流传播机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