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科技史
国家火炬计划20年:一代代“火炬人”栉风沐雨
发布时间: 2010-08-06    作者:梁 桂    来源:国史网 2010-08-06
  字体:(     ) 关闭窗口

再接再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批准实施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从此,拉开了中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大幕。作为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火炬计划为推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探索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回首2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一代代“火炬人”栉风沐雨,艰苦求索,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体系和火炬创新创业文化,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20年来,火炬计划冲破束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推动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火炬旗帜下,诞生了我国第一家高新区、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家大学科技园等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组织载体……今天,我国已形成了以54家国家级高新区、61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425家生产力中心……正是在这些组织载体和政策工具的作用下,火炬计划不断引导创新成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了科技与经济要素在发展中互动,在创新中融合,在创业中集聚,加速了新兴科技产业发展,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总数的8.3%,实现生产总值占全国的7.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万多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226亿元;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达21557亿元,呈现出突出的地方特色,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开始了从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转型。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在新时期,火炬计划将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努力发挥更加显著的示范、引导和促进作用,继续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探索和深化高新区“二次创业”、推进“育苗造林”工程、推动技术扩散和转移,在统筹和集成高新技术产业化资源方面积极探索,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累经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解放思想,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宏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配套政策》以及《配套政策实施细则》有关政策,针对落实中的难点问题,推动出台可操作的办法;结合火炬计划实践,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内在需求出发,研究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新内容,推动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不断完善,促进宏观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新局势,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破解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和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科技金融工作形势更加复杂和紧迫。为此,火炬计划将从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的实际出发,继续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金融促进行动方案》。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展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科技创业投资发展,增强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能力”、“全面落实、深化与各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建立全方位科技保险合作机制”等方面展开探索,同时加强对科技金融工作的调查统计和培训,加强科技金融部门互动。联合有关部门和研究力量,针对投融资环境出现的新形势,研究提出新对策,更加重视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重视扶持科技创业投资发展,为科技企业投融资提供更好服务。继续对我国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宏观制度安排进行反思,在大量调研基础上,研究提出新的更加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投融资政策和制度安排。

  大胆探索,深入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高新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

  在深入推进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中,我们按照温家宝总理对国家高新区提出的“四位一体”发展定位和“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的指示要求,国家高新区将主动承载起更重要的国家责任、使命和功能,通过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等重点工作,努力把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导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区,新时期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先行区。

  进一步实施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强化高新技术成果的转移和扩散,让高新技术成果惠及百姓和民生。

  深入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我国创新和产业化行动,加强与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推动海外科技园和创业园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大量资金。建立和运行我国技术转移扩散网络,加快吸纳国际社会建设技术扩散网络、推动技术扩散和转移的思路和做法,探索建立中国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网络。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骨干站点,连接行业或专业性技术转移机构及区域技术转移机构,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各地区逐级辐射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为国家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向周边及欠发达地区转移高新技术提供服务,为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和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提供服务,使高新技术应用更及时、覆盖面更广、惠及面更宽,使科技创新的成果充分惠及亿万群众。

  加强资源统筹和整合,形成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进一步加强统筹和集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资源,探索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组织体系,健全和加强部门之间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国家目标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指导作用,形成国家目标和地方目标充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大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与火炬产业化计划的结合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产业化环境建设,促进公共科研成果向产业界的转化、扩散和转移,从需求出发,自上而下地集中安排一批涉及节能减排、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等突出问题的产业化项目。通过统筹创新环境建设、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和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领域,逐步形成新时期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合力。

  20年,火炬计划又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举火炬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再接再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 )

  摘自200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