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的社会思想环境是科学昌盛、大师频现的另一重要基础
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伟大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首先是一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精神,认为人乃万物之本。就像莎士比亚所赞叹的:“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人文主义所推崇的理性精神,正是科学精神的基本支柱。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也蓬勃开展起来。路德新教所宣称的“因信称义”,表达了自由和平等的观念、颠覆了教会的绝对统治权威。长期以来,被神恩、天启、权威所禁锢的人类思想开始得到解放。
在这一思想解放的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宗教和科学发展的关系。哥白尼的卫道者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被教廷处以火刑,但哥白尼本人却是一个职业牧师。正是在长期的职业宗教生涯中,他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了伟大的“日心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在近现代科学史当中,不乏自然科学大师出身于宗教信徒,在修道院任职的孟德尔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长达12年的豌豆杂交试验,以遗传定律奠定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这个现象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路德新教所宣称的“因信称义”,是基督教思想方法中归于理性的表现,而这种理性的思维无疑有利于现代科学的产生;二是新教具有宽厚平和的特性。例如: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因发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而被教会判处终身监禁。他一直被监视居住在佛罗伦萨城外的一幢别墅里。正是在这里,他又完成了另一部伟大著作《两门新科学》,并最终得以出版。1980年,教廷正式宣布对伽利略的判决是不公正的,稍晚些,受火刑的布鲁诺也被教廷平反。
至于现代西方科学家当中,基督教的信徒同样比比皆是。1980年,包括杨振宁、丁肇中在内的7名诺奖获得者组成了一个委员会,使命是研究“科学同宗教信仰的关系……”。科学,这个曾经的神学的“婢女”已经可以和“小姐”坐而论道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宗教接受理性的时候,科学就没有了最后的思想羁绊,并获得强大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来源于思想的自由。这就不难理解,何以在文艺复兴之后,自然科学得到了不可遏制的发展!“让思想冲破牢笼”这句《国际歌》里的歌词,永远都不会过时。
关于现代科学何以未产生于中国以及为何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已经有太多的研究,如李约瑟难题等等。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明了科学精神产生的基础,我们可以推测中国科学大师不断诞生的条件,并应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第一,从长期来看,要力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科学史研究表明,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先兆期,但随后都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而趋于消亡和失败。在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周、汉两朝,也分别经历过西东两周、西东两汉的动乱过渡时期。即使是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的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其289年的存续时期内,也发生了无数的内外战争、宫廷变乱、藩镇割据等等重大社会动荡。这些,都摧毁了原本微薄的社会物质基础。此外,中华民族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生存压力特别巨大。因此,必须着力推进政治改革,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要大力发展经济,筑牢物质基础,藏富于民,着力蓄养一大批富足生活的中产阶层。中产阶层的跨代长期存在,应该是滋养学术思想大师的物质基础。
第二,在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层面,要鼓励和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思想的解放,是历史前进的先导。史学家公认:周秦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而在汉帝国的鼎盛时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汉民族思想的禁锢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如同修筑长城永远不可能真正抵御外族入侵,大一统的封闭思想体系也不可能长期地富国强民。当前,在中国学术界,要防止学术的官僚化,弱化以院士制度为代表的学术权威和学术官僚体系,在法律的框架内,以更加相信群众的心态,欢迎各种不同的声音。
第三,在自然基础科学研究的制度设计和管理设计过程中,尽一切可能,摒除功利主义色彩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科技界,仍然秉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其中,最广受诟病的话题是对科研人员的绩效管理。由于科学界公信力的丧失或缺乏,使得各级科研管理机构对指标性的学术评价高度依赖,由此形成了“我爱真理、我更爱论文”的不良学术氛围,和“我爱真理、但我不能得罪学术权贵”的处世价值。因此,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和决策机构,应深刻认识科学研究的规律,改进评估方法、减少评估频度并进而优化科研资源的分配。
中华民族是勤劳善良的民族,也是聪颖智慧的民族。我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日益丰富的物质基础积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同时也随着中华民族对现代科学精神的不断揣摩、理解和实践,我国必将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巨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