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2-03    作者:刘勇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2021-12-03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不成熟、跟风与脱离政治实际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开始了一个艰难的反思历程:它以理性的方式认识到了自身必须遵循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它对其特殊性进行独立思考,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之处,正在于其革命性;它认识到事物的个别性,其根本上是社会主义的性质。经过从普遍性、特殊性到个别性三个方面的反思之后,中国的话语体系的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话语体系经过反思之后获得的是一种理性认识,它仍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从实践中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是科学的理解方式。获得理性认识的中国话语体系,只有在物质生产实践、科学文化实践与社会政治实践中实现出来,它的科学性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物质生产实践;科学文化实践;社会政治实践
  正文见附件。
   
  1. 改革开放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性的研究_刘勇.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