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学艺术史
中国当代戏剧研究的重大收获
发布时间: 2010-07-27    作者:王达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7-27
  字体:(     ) 关闭窗口

  —评胡星亮《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

  胡星亮教授著《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1949-2000)》是近年来探索当代中外戏剧比较的一部力作。为了系统、深入地进行该课题的研究,作者首先广泛地查阅了当代中国戏剧发展的资料和外国戏剧理论思潮、流派、创作的译介资料,力求使课题研究建立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其次,在认真收集分析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该课题进行了历史的、美学的、比较的研究。以历史的、科学的态度对当代中国话剧所受中外戏剧的影响进行美学分析;在比较的视野中将影响研究与接受研究结合起来,突出戏剧家主体在中外戏剧影响与接受中的艺术转化和艺术创造的研究。再次,无论是历史的、美学的还是比较的研究,作者都力求做到史与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在清晰的史的线索的勾画中深入理论探讨,在微观的细致剖析中把握宏观的本质特征。这些,都加强了研究的理论深度。

  第一次将当代中外比较戏剧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话剧(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发展的历史,就是戏剧家透过民族的现实需要和民族的审美选择,对外国戏剧理论思潮、流派和创作不断汲取与借鉴,对民族戏曲美学和创作原则不断继承和发展,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不断地走向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历史。这使得当代中国话剧在汲取中外戏剧营养的基础上进行独创,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而又丰富世界戏剧。学术界之前关于此课题大都局限于个别问题的单篇论文,该书从当代中国戏剧发展与社会政治、时代精神、社会心理、文艺思潮及美学风尚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外国戏剧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影响当代中国戏剧的发展,戏剧家又主要是在哪些方面汲取民族戏曲美学的创作原则;从戏剧家是如何在中外戏剧的碰撞与交融中创造性地批判和借鉴而进行自己独特的现代民族戏剧创造;从当代中国戏剧融合中外戏剧进行独特艺术创造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启示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突破了诸多理论难题,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现当代戏剧史和文学史的研究。

  准确把握当代中外比较戏剧研究的主要内涵并予以深刻论述。因为当代中国话剧是在与外来戏剧交流和融合中探索、发展的,该书主要内容即在系统梳理这一时期中外戏剧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当代中外戏剧的比较分析,深入探讨了在世界格局中发展中国话剧的三个根本问题:如何对外来戏剧影响进行基于主体选择的汲取和借鉴;如何对民族戏曲及文化传统进行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如何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创造现代民族戏剧。从而完善和丰富中国话剧的现代性建构,使中国话剧“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鲁迅语),使具有现代意识和民族独创的中国现代民族话剧,真正成为人的戏剧、审美的戏剧。作者强调当代中国戏剧是人的戏剧、审美的戏剧,并且从这里切人,论述了中国戏剧家从外来戏剧中借鉴其审视、开掘生活的思想艺术,来表现自己对于现实、对于人深刻而独到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戏剧的发展:戏剧内涵,从“武器”或“工具”转向“人学”,思想上向着现代精神前进;戏剧审美,突破传统和规范进行创造,艺术上向着更适合于表现新内容的现代形式前进,深刻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戏剧的现代性内涵。

  坚持中国话剧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作者认为,当代中国戏剧发展确实存在着受外国戏剧影响的普遍情形,然而更值得研究的是,中国戏剧家在接受与借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创性,是中国戏剧在影响接受中走向世界、走向现代的艰难艺术创造。所以,一方面,他阐释外来戏剧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又是如何影响到中国当代话剧的建构和发展的;另一方面,他更加注重研究中国戏剧家是如何把外来戏剧引进中国话剧及整个中国戏剧传统,在“影响——接受”中引出新的创造而推动中国当代话剧的发展,研究中国当代话剧以自己富有特色的创造为世界戏剧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在当代世界戏剧格局中其价值、地位、贡献何在。作者通过这些研究,揭示出了世界戏剧格局中的当代中国话剧的艺术发展,以及中国当代话剧在世界戏剧建构中的独创性与重要性。这种基于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的比较分析,不仅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对于今后中国话剧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文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