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学艺术史
吕剧现状及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 2012-11-26    作者:《中华魂》    来源:曹光章 2012-11-26
  字体:(     ) 关闭窗口
  根据主流的观点,吕剧发源于现今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原属广饶县),东营也因此被称作“吕剧故乡”。东营市辖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东营区、河口区,在这32区中,3县均有专业剧团,2区有业余表演团体。广饶县吕剧团是其中发展最好的专业剧团,它同时也是东营市吕剧团。剧团设有创编、演出和后勤保障三个部门,现有演职员40人。剧团场馆和设备精良,建有3000平方米的办公排练综合楼,有大客车和流动舞台车,为巡回演出提供方便。每年深入农村演出200场以上,深受群众欢迎。近年来,该剧团积极参加全省文艺汇演、文化艺术节和“精品工程”评奖,都载誉而归。2003年,现代吕剧《潮涌黄河口》获山东省第七届“精品工程”奖。吕剧联唱《乡韵》被推荐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荣获丰收杯奖项。

  作为一个市级表演团体,东营市吕剧团的成绩令人钦佩。一方面,它在基层群众中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在广饶以及周边地区,都有很好的观众基础,演出的剧目非常受欢迎。另一方面,它在大型剧目的创作和展演中,也取得不错的成就。可以说,东营市吕剧团很好地承载了东营作为“吕剧故乡”的口碑和荣誉。但是,该剧团在演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票房收入无法支撑办公经费和剧目投入的开支,不得不依靠财政拨款。东营市和广饶县两级政府非常重视吕剧团的发展,在财政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保障。如果没有财政拨款的保障和投入,吕剧团的发展恐怕难以为继。东营市吕剧团面临的这一现实说明,对于规模较小的、但是对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负有重大责任的地方性国有文艺院团,其转企改制之路还很漫长。

  在东营市,除了市级和县级的专业剧团,还有大量的庄户剧团活跃在基层农村,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东营区牛庄镇是吕剧的发源地,这里素有“吕剧窝子”之称。当地有一种说法,“要听吕剧腔,就到时(时家村)、谭(谭家村)、武(武家村)、杜(杜家村)、张(张家村)。这里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全省民间吕剧最繁盛、庄户剧团最多、最活跃的地区。据统计,东营区共有庄户吕剧团60多个。这些剧团大都是吕剧爱好者自筹资金组建而成,最大的戏班子不过30来人,小剧团只有10多人,甚至几个人。演出设备简单,限于必备的乐器、戏服和音响设备。但是,庄户剧团组织方式灵活,演员平时务农、经商或打工,排练和演出时,临时聚集在一起。他们自带铺盖、自搭戏台,走街串镇,活跃在当地的婚丧嫁娶、店铺开张等乡俗礼仪中。有时也被当地的企事业单位请去在剧场中包场演出。庄户剧团演出的剧目,大都是传统的吕剧剧目。就基层群众来说,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的传统剧目,也是他们最爱听、爱看的节目。

  庄户剧团的活跃和发展,固然与其规模小、组织灵活、观众基础好等因素有关,但是,也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东营区政府采用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艺人通过整合、开发、利用当地吕剧文化资源,兴办自筹资金、自我管理的职业剧团和业余剧团,并组织庄户剧团搞串演和演出季活动。先后扶持起牛庄镇农民业余剧团、时家村庄户剧团等一些业余团体。山东省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吕剧的发展。比如,2008年省政府授予牛庄镇“山东省吕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并给一些著名的民间吕剧艺人发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奖金。

  可以说,市、县一级的国有专业吕剧团和大量的庄户剧团是东营市的吕剧传承发展的两支主力军。在这两者中,庄户剧团的发展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较上规模的庄户剧团,通过鼓励和扶持,有可能发展成为专业的民营吕剧团。国有专业剧团的发展则依然面临机制、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院团转企改制的前景尚不明朗。探索吕剧发展前景,最主要的就在于探索市、县一级国有专业吕剧团如何顺利完成转企改制,成长为文化市场上富有竞争力的表演团体。

  任何剧种在创立之初,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物质文化水平、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一个地方剧种在获得地方基础之后,也都具有不断扩大传播区域、抬升自身审美层次,努力发展为高品位、高档次戏曲艺术的冲动。东营市之所以成为“吕剧故乡”,很大一个原因是当时的黄河三角洲地区,频受黄河改道和泛滥之灾,许多农民不得不走乡串户流浪行乞,山东琴书传入后很快就成为他们生存的技艺。这同时也使琴书更进一步在周边地区传播开来,培养了大量的听众基础。山东琴书发展为吕剧之后,从表演的艺术吸引力和审美形式上是一个巨大的提升,使之获得了在更广大范围内传播的艺术基础。由此,吕剧开始了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提升和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吕剧响应戏曲改革的号召、成功反映新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内容,因此能够多次进京演出,一些剧目也拍成电影在全国播放,从而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在地方剧种中保持了领先的发展势头。这是吕剧发展史上一个重大飞跃。但是,其全国性影响和领先势头尚未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便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动所阻滞。改革开放之后恢复起来的吕剧专业团体,不久就开始面临着体制改革的问题,要逐渐脱离国家财政的保障,走向市场。但是这个时候,50年曾经面临的有利发展环境已不复存在。卡拉ok、交谊舞、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网络等等多种文化娱乐和消费方式层出不穷,争夺观众、培育和扩大吕剧演出市场成为吕剧面临的重要课题。可是,就吕剧的主要传播地区来看,演出市场并不成熟。据东营市吕剧团负责人介绍,如果在广饶县城卖票演出,基本就不会有观众来看,基层群众多数尚未形成文化消费的习惯。这一困境对于吕剧自身来讲,恐怕是一时难以克服的。这也是吕剧团负责人对于改制前景忧心忡忡的主要原因。

  就地方政府来说,吕剧的存续和发展不单是关乎到吕剧本身。在各地竞相争夺和开发文化资源、塑造地区形象,推动地区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吕剧还具有“地方名片”、地区形象传播载体、旅游开发的后备资源等等多种价值。因此,地方政府也有从资金上扶持和保障吕剧发展的充分动力。

  从这一点来说,当前文化改革领域推行的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似乎不太适合现有市县一级吕剧团的发展要求。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看到,转企改制是大的方向,是未来发展趋势。为适应这一趋势,国有专业吕剧团体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大胆探索,积极走出去,到有消费能力的大中城市开展演出活动,培育高素质的吕剧观众,扩大全国性吕剧演出市场。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本地专业团体的资源整合,将现有吕剧团整合为更大规模的专业表演团体,汇集现有的各种支持资金,支持大型现代吕剧剧目的创作、排练和展演,推动东营市吕剧表演团体走向更加广阔的全国市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