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画家、收藏家、藏学家、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叶星生
叶星生,藏名:群则·嘉措 1948年8月生于成都。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藏收藏家协会会长,西藏博物馆名誉馆长,西藏大学客座教授。
叶星生1961年进藏,从事美术创作、民间收藏、研究工作40多年,成果卓著,1979年创新布画《赛牦牛》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系列艺术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银奖,多次由中国美协或文化部选送委派到国外展出。其艺术成果及保护西藏文化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赞扬。
20世纪80年代,历时5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设计创作《扎西德勒图》等七幅大型壁画,标志着“西藏壁画创作新的里程碑”;1998年获世界杰出人士奖“美国联邦肯塔基克罗最高荣誉奖”;1999年将2300件藏品捐赠西藏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亲切接见;2003年10月受到拉萨七个大寺院480位高僧的联合“祝颂”并授予“色拉大乘洲·群则”法位,从而成为西藏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汉族艺术家;2006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2007年11月在首都博物馆隆重举办《珍藏西藏——叶星生抢救、保护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成果展》,12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展览,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2008年国画《天界》在北京拍卖108万元,国画《秋情》在海南拍卖21万元,所得款项分别捐献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用于公益事业;同年被评选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并名列榜首;2009年8月获“时代功勋·感动中国60人特别大奖”;2010年被上海世博会西藏馆聘为艺术顾问。
在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刚从上海世博会归来的叶星生先生,话题从世博会展览开始,在世博与展览、文化与艺术、收藏与藏学的话题转换中,透露出这位“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文化艺术思想的睿智与丰富,对西藏文化的无比热爱和钟情,对西藏文化深刻的认知和对文化保护责任与使命的无悔担当。正如他所说的:“保护来源于热爱与责任,力量来源于支持与感恩,荣誉归于国家和人民。”可以说对这位在西藏从事艺术创作、收藏、研究工作近半个世纪而至今孑然一身的“老西藏”而言,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走进世博园
记者:上海世博会期间,您的“薪火相传·珍藏西藏—叶星生西藏艺术珍藏展”也在上海如期举行,同时您作为世博会西藏馆的艺术顾问,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叶星生:上海,是我在2008年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后所进行的“薪火相传·珍藏西藏”巡回展中的最后一站,并正式列为上海世博会的配套展览项目。展览由“序厅”、“珍藏西藏”、“民俗文化”、“宗教艺术”、“藏医藏药”五个部分组成,共展出各类藏品约600件(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融史料性、学术性、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藏族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从而让观众在赏心悦目中去感受西藏,认识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来解读藏汉关系水乳交融,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在更大范围展示西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感召全社会更多人来自觉关心、参与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西藏馆以“天上西藏”为主题,以新西藏、新发展、新生活、新变化为主线,在表现形式上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外立面是一幅高7米、长63米的三面整体的拉萨城市画卷及一组飘扬的哈达,在五彩电子灯光的辉映下显得无比绚丽壮观。第一展区的主体为“幸福天路”,是由8块55寸液晶屏模拟的青藏铁路列车车窗,车窗内展现着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及北京天安门等标志性建筑,体现青藏铁路使西藏和祖国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与此相对应的便是我的《扎西德勒图》壁画,是按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壁画的原型仿真制作而成,通过藏历新年来展示西藏传统的民俗风情及西藏人民幸福生活的场景。第二展区为主题影院,通过播放《天上西藏》专题影片,来展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新西藏,让国内外参观者了解今天蓬勃发展的西藏、充满生机活力的西藏,体验“天上西藏”的美好生活。第三展区则是真实的建造了一栋拉萨藏式民居,里面有体现新生活、新发展的藏式家具、电视、电话、电脑等。
在文化精神与文化发展的理念上,“天上西藏”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具有鲜明的西藏特点,体现了西藏各族人民“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创造美满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精神。我对城市的理解是:其功能在于通过简易便捷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城市文化的发展是要我们保护好中华文化的“根”,并且尽可能多地留些生态空间、文化空间;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结构关系;在城市建设中从整体到细节都要有前瞻性和长期性;人们应该像珍惜自己的家人一样来呵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加快社会发展,守望精神家园,社会发展势不可挡,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要守住民族精神家园。观众对西藏馆的反映很好,参观者络绎不绝,很多藏族同胞专程从西藏赶过来看,这一切都充分表达了西藏各族人民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期盼,展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心向祖国、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