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多边外交史
冷战时期中国外交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 2009-09-27    作者:马荣久    来源:中共党史资料 2005-02-27
  字体:(     ) 关闭窗口

  20世纪90年代,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写的三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2]陆续出版,又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外交研究成果。

  同一时期,当时的中青年学者对一些新专题,如中共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共对外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启动等[3],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重大外交事件和双边关系,还比较多地涉及了对领袖人物外交思想的梳理和对中外关系研究框架结构的探讨,如《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论文集》、《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环球同此凉热——一代领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周恩来外交学》、《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4]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冷战时期中国外交的论文、论著,不仅数量巨大,而且逐步比较深入地涉及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之所以出现学术研究相对繁荣的局面,主要是因为研究人员能够从国内外获得越来越多的外交档案、文献以及当事人的有关回忆录等。

  (二)研究方法和角度日益多样和丰富

  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外交,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和角度无疑是重要的。大致来看,国内开展的中国外交研究工作有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一是事件描述,二是现象归纳,三是外交政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中国人不仅需要了解世界,而且也需要了解自己。然而,与现实需要相比,当代中国外交的研究起步较晚,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交代清楚,所以,研究中国外交的基础环节,是对历史事件的尽量客观和准确的描述,努力做到还历史以原貌。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冷战时期中国外交的大量研究所做的正是这方面的工作;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不妨称之为“事件描述法”。比如,中美关系中“华德事件”的来龙去脉,中苏关系由同盟到对抗的发生、发展,中国抗美援朝的有关情况,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历史过程,等等。

  ------------------------------------------------------------------------

  [1]裴坚章、王泰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1—3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1998、1999年。

  [2]田曾佩主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

  [3]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牛军:《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周文琪、褚良如编:《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黄修荣主编:《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新探》,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宫力:《跨越鸿沟——1969—1979年中美关系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4]裴坚章主编:《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裴坚章主编:《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王泰平主编:《邓小平外交思想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袁明主编:《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重庆出版社,1993年;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编:《环球同此凉热——一代领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裴默农:《周恩来外交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