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 况下,通过美国关于朝鲜情势的提案,指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南朝鲜"发动武装进 攻","构成了对和平的破坏气为美国武装干涉制造舆论。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 命令美国海、空部队给南朝鲜军队以掩护和支持。同时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当日晚, 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要求联合国各会员国援助 南朝鲜的决议。6月28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关于 延长征兵法有效期限的决议。6月29日,杜鲁门决定授权麦克阿瑟全权使用他指挥下的地面部 队,并授权海军封锁北朝鲜。美国陆海空军全面介入朝鲜战争。6月30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 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侵朝军 队披上"联合国军"的外衣。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6月 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 次会议上指出,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 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他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 主义的任何挑衅。7月6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声明反对联合 国安理会6月27日通过的非法决议,指出这一决议是支持美国武装侵略、干涉朝鲜内政和破坏 世界和平的,并且这一决议是在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这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下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在 质上属于任何国内管辖之事件。因此安理会关 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不仅毫无法律效力,并且大大破坏了联合国宪章。
中国在反对美国武装干涉的同时,主张公平合理地和平解决朝鲜问题。8月20日,周恩来 外长表示支持苏联代表提出的在讨论朝鲜问题时有必要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并听 取朝鲜人民代表的意见,停止朝鲜境内的敌对行动,并同时自朝鲜撤退外国军队的和平调处 朝鲜问题的建议。美国却操纵联合国安理会于9 月1日否决此提议。
8月27日,侵朝美军飞机侵入我国领空,沿鸭绿江岸扫射建筑物、车站、车辆和平民,造成 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形严重。为此,周恩来分别致电联合国安理会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 要求安理会制裁美国飞机侵入中国进行扫射的罪行,对美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要求它担负 全部责任及其后果。美国海军还在公海上破坏中国商船的正常航行,袭击中国渔船。美军在仁 川登陆并加速向北推进时,美国对中国的挑衅" 更是有增无减。
事实证明,美国的侵朝战争有扩展到中国 境内之势,为了援朝,也为了自卫,中国不能不 考虑出兵问题。但中国仍采用先礼后兵的方针。 9月30日,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庆祝国庆节大会上发表演说,对美国提出严重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 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为争取避免出现中国被迫出兵的情况,中国决定 通过外交途径向美国再一次提出警告。10月2日 深夜,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 印度转告美国,美军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军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印度在转达信息时加上了自己的 理解,说如果只有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飞而 美军不越过,中国就不会出兵。这种解释没有什么不对。但美国当局却缘此作出错误判断,认为 中国的警告只是虚声恫吓,因而置若罔闻,仍一意孤行。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并向中朝 边境进逼。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借高级军 政官员飞抵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举行秘密会谈,讨论朝鲜战 争的所谓"最后阶段"的战略问题和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充其量也不过是他们有可能派五六万人进入朝鲜"。他们"坚信在南北朝鲜,抵抗都会在感恩节前结束",断言侵朝战争"是赢定了"。威克岛会议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大大加速了行动。10月19日,在西线占领平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将临时首都由平壤迁至江界。美国空军更加频繁地出动飞机轰炸、扫射中国边境地区的辑安、安东、长甸河口等城镇乡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无论是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出发,挽救民主朝鲜的危局,还是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 保卫国家安全,中国都别无选择。10月上旬,经过深思熟虑讨论和科学分析,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立即向联合国安理会作了报告,美 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也发表声明,指责中国干涉朝鲜。1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 明驳斥麦克阿瑟的报告和奥斯汀的声明。声明指出,事实证明,美国侵略朝鲜的目的,不仅是 为了朝鲜本身,而且是为了扩大侵略中国,朝鲜内存亡与中国的安危从来就是密切关联着的,抗美援朝正是为了保家卫国。声明还援引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发生过的此种先例,阐明中国抗美援朝行动的正义性。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采取在运动中歼敌的方针,第一次战役,把"联合国军"打退到清川江以南,初步扭转了朝鲜战局。第二次战役,把"联合国军"打退到"三八线",粉碎了美国的战略企图。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溃退到平泽、三防一线。在此同时,中国继续为恢复朝鲜 的和平而努力。1951年1月13日,周恩来外长建 议在中国举行中、苏、美、英、法、印、埃及7国会 议,以谈判结束朝鲜战争。亚洲和非洲12个国家也于1月24日向第五届联大提出召开7国会议的提案。
美国对于这些新建议拒不接受,操纵联大政委会于1月30日否决了"十二国提案",进而又 操纵联大于2月1日通过了诬蔑中国为"侵略者"| 的决议。5月18日,美国再一次操纵联大通过了对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实行禁运的 美国提案,要求会员国对中国禁运武器、弹药、 战争用品、原子能材料、石油、具有战略价值的 运输器材以及对制造武器、弹药和战争用品有 用的物资。由于美国的倒行,中美之间的对抗由 军事斗争为主要形式,扩展到政治、经济领域。
美国对中国政治上诬蔑,经济上封锁,都不能改变它在军事上无法取胜的局面。经过5次战役,双方大体相持在"三八线"上,美国已1 无力把志愿军赶回鸭绿江北。长期陷于朝鲜战1 场,它担心在与中国的军事较量中力量消耗过大,使苏联乘机在欧洲发展力量。美国公众在第1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厌恶战争的情绪普遍增长, 不愿为侵入朝鲜而肩负沉重的包袱。其盟国和仆从国也都反对扩大朝鲜战争,不愿为美国卖力。这一切促使美国政策的变化。1951年5月16 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定,放弃"武力统一朝鲜"的战略,寻求通过停战谈判来结 束敌对行动。中国组织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 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和保障本国的安全,当战线 推到"三八线",帮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恢复了原奋国土,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当获悉美 国的谈判意愿后,经与朝方协商,在6月中旬也 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
6月23日,苏联驻安理会代表马立克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新建议,第一个步骤是交战 双方谈判停火与休战,把军队撤离三八线。中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6月25日,《人民日报》发 表社论支持马立克的建议。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发出了举行停战谈判的建议。7月7日,金日成和彭德怀复函李奇微,同意举行停战谈判。7月10 日,朝鲜停战谈判正式开始。
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进展很不顺利,形 成了边打边谈,打谈交织进行的"马拉松"局 面。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缺乏诚意,既想、通过 谈判结束军事行动,又想继续争取有利的军事 地位,因此先是谋求多占土地以"补偿海、空 军优势",于8月23日中断谈判,先后发动夏季 攻势和秋季攻势,结果遭到惨重失败,损兵25 万人。继而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纠缠,制造"一对一遣返"、"自愿遣返"、"不以武力遣返"等等节外生校的借口,企图强迫和扣留中、朝方面的被俘人员。1952年10月8日,美方代表团因其 扣留战俘的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竟片面宣布无限期休会。为了达到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的目 的,美国向上甘岭发动了自1951年秋季以来的 最大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坚守 阵地,在44天内,打退美军900多次攻击,歼敌 27000多人。美国的这一攻势也以失败告终。 1952年12月2日,美国新当选总统艾森豪威尔到 朝鲜考察军事形势,他承认美国没有什么简易 的办法迅速而胜利地结束这场战争。在此稍后, 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讲话中表明了中 国方面的强硬立场:“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 国主义愿意罢手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深感一切压力都行不通,只好下决心在朝鲜停战。1953年2月23 日,美军总司令克拉克致函朝中方面,建议在战争期间先交换伤病战俘。这是美国有意在板 门店转弯的一个试探,企图从杜鲁门造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争取主动。经研究,中朝3月28 日复函美方,不但同意交换伤病战俘,提出这一问题的合理解决应使之导引到全部战俘问题的顺利解决,建议双方立即恢复停战谈判。3月 30日和31日,周恩来和金日成代表中、朝又提 出分两步解决战俘问题的新建议,主张在停战 后双方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 俘,而将其余战俘转交给中立国,以保证他们 对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这一建议得到全世界 的普遍同情和支持。4月21日,双方签订《遣返 病伤被俘人员协定》。4月26日,停战谈判复会。 由于美方反对把不直接遣返的战俘送往中立 国,朝中方面建议把这些战俘交由5中立国组成 的遣返战俘委员会于一定期限内在朝鲜境内予以看管,以便其行使被遣返权利。5月25日,美 国国务卿杜勒斯专程到新德里,向印度总理尼赫鲁表明美国要达成战俘遣返协定和签订停战协定的意图。印度将这个信息转告给中国政府。 此后,停战谈判进展较快,6月8日,双方就战 俘问题达成协议。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 门店签字,持续3年多的朝鲜战争得以停战。通过这场战争石仅保卫了中朝两国及远东的和平与安全,也为全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一个新的范例。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同美国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