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对外关系史
1958年中国从朝鲜撤军与中美外交交涉
发布时间: 2010-04-15    作者:    来源:《当代中国研究》 2010-04-15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8年2月7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军,同时提议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从朝鲜撤军。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之后,在没有外部力量的干涉下,让朝鲜人自己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这一外交动议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置于被动地位。自此,围绕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中美之间展开了一场外交战。对于中国从朝鲜撤军问题,国内学界相关研究主要在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中有所涉及。这些研究主要以中方材料为基础,强调撤军的积极意义,揭露美国拒不撤军的事实和破坏朝鲜统一的行为,但对于美国如何应对中国撤军带来的外交压力,美国为什么不撤军,以及如何继续维持其在朝鲜的驻军等问题却没有展开研究。国外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以美韩关系或者北朝鲜的统一政策为视角,尽管个别专著涉及中国从朝鲜撤军问题,但并未做深入分析。 ① 本文以冷战背景下的中美关系为视角,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探,以期反映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特点并揭示美国应对中国从朝鲜撤军动议的决策逻辑。 

  撤军问题的缘起与中美双方的决策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在从朝鲜撤军与朝鲜统一问题上,中美双方都力争政治上的主动。美国继续利用在联合国的优势,主导第八届联合国大会第四百三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朝鲜问题的两项决议。决议主张把参加朝鲜问题政治会议的国家限定在参与朝鲜战争的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朝鲜问题,而新中国一开始就被美国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这一安排显然对中国不利。对此,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主张政治会议应根据《朝鲜停战协定》第六十款的规定,先行从朝鲜撤退包括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协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然后再讨论其他问题。随后中国政府就政治会议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四点建议:参加会议的国家应为交战双方的全体国家,包括南北朝鲜在内,还应邀请苏联、印度等中立国;会议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但政治会议的任何决议必须得到交战双方的一致同意;第八届联合国大会在讨论扩大政治会议成员问题时,应邀请中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在政治会议的成员问题解决后,双方应讨论会议的地点和时间。[1] 美国则坚持把参加  会议的国家限定在交战双方。最终,中美双方就这一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由于苏、英、法等国的推动,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与讨论解决远东重要争端问题。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朝鲜问题,美韩坚持由联合国监督战后的朝鲜选举。中国拒绝联合国在朝鲜集体安全上的角色,强调中立国的作用。因为联合国不能公平处理朝鲜问题,它已经被美国所利用。[2]  6月15日会议将结束时,看到朝鲜问题即将无果而终,周恩来发表最后演说,表示中国“完全同意一切外国武装力量于最短期限内按比例地从朝鲜境内撤退”,主张南北双方互相接近,内部解决朝鲜和平问题。[3]日内瓦会议上,中美双方的严重分歧和周恩来的最后发言,为中美在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上再次正面接触埋下了 伏笔。 

  1957年年底,中朝商议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问题时就考虑把撤出行动作为一次对美政治、外交攻势,争取以此为契机,谋求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11月,毛泽东在与金日成商谈撤军问题时表示:“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朝鲜人民可以依据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民族内部事务。”随后中朝双方开始讨论撤军的具体安排。12月16日和25日,金日成两次写信给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问题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由朝鲜人民政府发表声明,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主张,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一是由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写信给联合国,要苏联在联合国提出主张,以推动  联合国采取行动。[4]经与苏联协商后,中国政府很快做出回应。毛泽东认为,前一个方案比较好。如果要苏联“在联合国内提出主张,推动联合国采取行动”,“那就是把整个联合国作为同我们敌对的一方,而实际上派出侵略军队组成联合国军的,只是少数联合国的成员国”。因此,朝鲜应根据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朝关于朝鲜问题的基本主张:公开声明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时撤出朝鲜;提议南北双方在对等的基础上协商筹备全朝鲜的自由选举;在外国军队完全撤出南北朝鲜以后的一定时期内,在中立国机构监督下举行全朝鲜的自由选举。在朝鲜声明之后,中国将给予支持并协商撤军方案,同时要求联合国军方面有关政府采取同样的步骤。[5]中国政府的建议,一方面确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的政策,另一方面对撤军后的朝鲜做了具体的政治安排。自此,围绕从朝鲜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一场以中美为主角的外交宣  传战拉开了序幕。 

  根据中方建议,1958年2月5日朝鲜政府就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与和平统一朝鲜问题发表声明,中国政府随即发表声明表示支持。按照预定安排,2月14~21日,周恩来、陈毅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其间,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国政府表示完全同意朝鲜政府的建议,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于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6] 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内,中朝协同一致,争取主动,发起了积极的舆论外交攻势,使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一方明显处于舆论的被动地位。 在宣布从朝鲜撤军的同时,中国委托英国把中国的声明传递给美国 ① 。中朝方面的提议,  首先引起了法国、希腊、新西兰、意大利等参加联合国军国家的关注。他们匆忙探询美国的立场,但并没得到美国政府明确的答复。在2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林 肯·怀特只是就中朝声明中的“自由选举”做出评论,表示自由选举是朝鲜统一问题的关键,美国坚定支持朝鲜进行自由选举,对撤军问题避而不谈。[7] 

  显然,对美国来说,它不能不考虑撤军对其远东战略的影响,也不能不注意从朝鲜撤军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政治影响。基于军事战略利益的考虑,美国军方的立场比较明确。一位美国陆军官员在国会小组委员会上明确了国防部关于朝鲜问题的态度:“在远东地区保持一支威慑军队是必要的,绝不能因为中国打算从朝鲜撤军就缩减这支军队。中国军队能够再次迅速进入朝鲜……目前驻在朝鲜的两个美国师必须继续部署在先前的位置上,以便于在远东地区形成威慑  性影响。” [8]  

    1. 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刘延东致贺信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