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上海合作组织”看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安全观
发布时间: 2010-01-04    作者:崔志鹰    来源:欧亚观察 2002-04-04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正式签署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新世纪诞生的第一个新型区域性多边组织,它不是军事集团和封闭型的联盟,而是开放型的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环保领域进行多层面协作的机制。积极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并力争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过程中,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安全观也逐步形成。本文试就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安全观作一简要的阐述。

  一、面临挑战的传统安全观

  国家安全观作为人们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是随着国家安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冷战时期,由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所造成的世界局势的动荡以及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使中国不得不始终把维护国家军事安全放在国家安全观的首位,当时国家的安全要素主要体现为军事、政治。

  从全球来看,在美、苏两极对峙时期,国际上也盛行着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重军事实力和武力对抗的安全观。这种安全观强调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来划线和区分敌友;它强调安全的对抗性,认为对方的安全就是自己的不安全,别国的强大就是对自己安全的威胁;强调获得安全的可靠途径就是通过无限扩张军备或强化军事同盟来提高自己的安全系数;强调最大限度地扩大单边军事能力,建立绝对的军事优势,以获得绝对的安全保障。[1]

  这种过分强调国家间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对立、过分强调国家的政治与军事安全、以零和关系(即一方所失必为一方所得)来分析国际安全的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1.追求绝对安全,而非满足于相对安全;2.将准备对付最坏情况当作制定国策的主要或唯一的出发点;3.不能或不愿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利益、情感和安全的担忧;4.以“自现预言”的方式制造敌人和制定对敌战略规划。这种安全观追求的是一种零和效应,即以损害他国的安全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身的安全。它可能给本国或少数同盟国带来相对安全,但给大多数同盟国之外的国家带来的却是猜疑、警觉甚至敌意,这只能从整体上加剧世界的紧张局势和国家之间的不信任感,最终又反过来损害始作俑者的安全利益。[2]这种安全观说到底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国际政治中以权势政治、甚至以极端的权势至上眼界和立场来看待和对待国际事务的一种思维方式。[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的结束,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世界的主流已由意识形态相争和军事对抗转向了以经济、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周边国际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平的因素上升,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下降,中国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发展自己。当一个国家处于相对和平环境,国家利益以谋求发展为中心时,必然会要求国家的安全观将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主要任务。中国的安全观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强调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强调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强调创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等等。

  ------------------------------------------------------------------------

  [1] 卢厚明等:“试论江泽民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第19页。

  [2] 罗援:“两种安全观念,两种安全模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3期,第31页。

  [3] 时殷弘等:“论冷战思维”,《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6期,第4页。

  ------------------------------------------------------------------------

    1.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及其青岛峰会的成果与意义
    2. 上海合作组织为地区安全增添正能量
    3. 解读上合组织北京峰会成果:确立“和谐地区”目标
    4. 胡锦涛:要把上海合作组织建设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5. 上海合作组织10年发展
    6. “上合”组织经济合作十年:成就、挑战与前景
    7. 十年磨一剑的上海合作组织
    8. 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新闻公报
    9. 上海合作组织十年发展回顾及思考
    10. “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正式开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