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奇迹能否延续?
发布时间: 2010-01-12    作者: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2010-01-12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9年,中国经济实现“V”形反转。(资料图片)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原题《中国奇迹能否延续?》

  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中国在世界上已经领先了三个十年。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由1979年的1.9%,增加到2009年的7%。中国经济的总量则很可能在明年超过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

  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到来的时候,思考中国高速增长的奇迹能否延续这一问题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假如中国能够像过去三十年那样,仍然享有9%以上的年增长率,同时考虑到世界主要货币币值变动的因素,那么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结束不久,中国的经济总量便有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便会成为改写世界经济版图的一个决定性的十年。

  更进一步看,假如这种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经济力量消长成为事实,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在世界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主要理论将面临严重的挑战。例如,人们不得不对包括非民主政治制度在内的许多社会和政治等元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重新进行诠释;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颠覆性变革也恐将难以避免。因此,下一个十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也十分关键。

  虽然当前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不是很高,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只要10%到20%人口有能力参与这样的消费,就能为中国持续增长提供巨大的动力。事实上,最近的一些经济数据也为中国实现类似增长的潜力提供了注解:2009年,中国的汽车销售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不仅增长最快、而且绝对销量最高的汽车市场。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增长主要是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外延型增长。这样的增长对资源的浪费巨大;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对因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而进行经济调整的成本高昂;对国民经济福利的贡献度低下。

  为了降低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一方面推出两年4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另一方面新增信贷投放近9.5万亿,超过前两年新增信贷的总和。但是大量的政府投入却流入了房市和股市。

  2009年经济全球化进程在速度和结构上的调整,也表明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不利于中国持续增长的变化。这一年里,中国出口的下降幅度高达17%以上;不仅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都发起了更多的针对中国出口的反倾销诉讼和反倾销报复措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占世界此类措施总量的45%以上;以美国为首的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匹茨堡峰会上还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中国的“实现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战略方针。

  中国能否成功应对以上这些新的变化,将是中国能否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关键。

    1. 新的改革红利来源于结构调整和优化
    2. 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经济总量实现跨越
    3. “全球重心”是否正向中国转移?
    4. 09年中国GDP超日本? 经济总量悬念成日媒焦点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