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展合作才是中欧关系的正道
发布时间: 2010-10-12    作者:马振岗    来源:光明日报 2010-10-12
  字体:(     ) 关闭窗口

  建交35年来,中欧关系总体上不断改善与发展,各个领域合作成就斐然,这是主流。1975年中欧正式建交,国际形势与中欧各自发展为中欧关系创造了适宜的发展条件。在欧洲同中国发展合作愿望增强的情况下,中欧关系呈现出持续扩大与深化的良好局面。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国家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权也将很快崩溃。西欧发达国家追随美国对华实行“制裁”,试图以高压促动中国发生演变,导致中欧关系严重后退。

  中国人民坚决顶住一切外来压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朝着自己确定的战略目标前进。中国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西欧国家终于意识到,制裁并不能使中国就范,反倒损害欧洲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只得调整对华政策,由制裁重新转向合作。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欧关系再度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中欧关系这次波折虽然最终解决,但欧洲对中国军售禁令拖延20多年迄今未解除,成为中欧全面战略合作和加强政治互信的一个重大障碍。

  从1995年到2003年,是中欧关系蓬勃发展时期。欧盟先后推出5个对华战略文件,中国发表了对欧关系白皮书,展示出双方对相互关系的重视。中欧关系定位由“全面合作关系”提高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5年间连上三个台阶。1998年,双方建立中欧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定期就相互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共商加强合作大计。中欧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对话不断深入。议会、政党、民间往来日益扩展,相互沟通与了解持续加深。经贸关系更是突飞猛进,1975年双边贸易额仅为24亿美元,而2008年达到4256亿美元。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在科技、文教、金融等各个领域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双方利益的交融,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令人遗憾的是,就在中欧关系处于积极发展势头的时候,欧洲一些人对华态度出现了很不正常的扭曲和变异。他们以中国应担负更大“责任”为借口,在许多方面增大对中国要价,并在双方存在分歧的问题上施加压力。而在中国关注的取消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上,欧盟立场不仅没有进展,而且出现反复和后退。个别国家更把与中国的战略关系置于脑后,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公然挑战中国的原则立场。一些国家媒体歪曲中国形象和“妖魔化”中国的言论铺天盖地,严重污染了中欧之间的良好气氛。这一切使中欧关系出现了暂时困难。

  发生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而缘于多种原因。欧盟主要成员国领导人更迭,欧美关系改善,致使欧洲亲美疏华的意识抬头。这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根本的原因则是欧洲对中国认识和看法的变化。具体讲,就是在看待发展起来的中国上发生了偏差。欧洲曾对中国改革开放表现出较大热情,同中国发展全面接触与合作上也较积极。欧洲对中国崛起的思想底线是,愿意看到中国有所发展,以从中获取经济利益,但中国不能发展得太快太强;赞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帮助欧洲解决国际难题,但需在维护现行国际体系的框架内,并与西方理念和行动保持一致,而不能损及欧洲利益;支持中国深化改革,但应按照西方模式,朝西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巩固社会主义体制,更不能挑战西方奉为普世真理的模式。

  中国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0%以上高速增长,先后超过欧洲经济大国法国、英国和德国,更出乎他们意料。他们对中国发展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对中国发展的速度没有心理准备,而欧盟自身一体化进程受挫,经济又长期不甚景气,因而感到紧张、不安、失落和忧虑。欧洲有些人曾设想,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生的“中产阶级”将导致中国社会的根本改变,然而中国的现实使他们深感“失望”。诸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欧洲一些人偏离与中国平等合作的轨道,背离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宗旨,开始对中国表现出“强硬的姿态”。

  这两年,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与华合作需求上升,不少政治家开始对中欧关系认真反思,对中国发展起来的重大作用与积极影响重新认识。同时,中国一贯坚持原则,坚定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积极发展与欧洲关系的政策始终未变,并为推动中欧关系改善和发展做出重大努力,取得良好效果。在对中国再认识的基础上,欧盟重新强调中欧关系战略内涵。2009年11月中欧领导人第12次会晤时,双方表示“决心继续坚持中欧关系的战略定位”,“全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

  中欧之间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并行不悖的利益,这是中欧关系得以发展的最根本基础。但不可否认,中欧间也有各种各样分歧,特别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将会长期存在。关键在于如何全面权衡利益和妥善处理分歧。历史经验证明,始终以战略角度处理双方关系,坚持把握关系的全局和大方向,积极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才是中欧关系的正路。

    1.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新型发展合作
    2. 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
    3. 拱卫世界和平 推进发展合作
    4. 全球治理视角下中国对外援助的理念与策略演变
    5. 中国贡献给力全球发展
    6. 发展合作模式 解决社会冲突
    7. 阮宗泽:千年发展目标的中国之路
    8. “一带一路”助推对外开放
    9. 为引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贡献中国智慧
    10. 中欧关系开创新局面的一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