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恩来秘密访问苏联的情况
根据我所看到的档案材料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与考证,现对周恩来秘密访问苏联的情况作如下表述。
10月8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前往苏联同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商谈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有关事宜。10日,周恩来抵达莫斯科。
11日午后,周恩来飞抵苏联高加索黑海边的克里米亚,同在此休养的斯大林等会谈。周恩来在会谈中介绍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是否出兵援朝问题的情况,说明中国出兵后将面临的巨大的实际困难,强调只要苏联提供空中掩护中国就出兵援朝21,同时要求苏联援助中国抗美援朝所需的军事装备22,并向中国提供各种类型的武器与弹药首先是陆军轻武器的制造蓝图23。莫洛托夫表示:苏联可以出动空军支援24。斯大林则指出: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要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事装备25,但是,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须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才能出动26。会谈后,斯大林、周恩来联名致电毛泽东,说明了会谈情况。斯大林表示的暂不出动空军到朝鲜掩护志愿军的态度,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始料未及的。
毛泽东收到联名电后,立即召回彭德怀、高岗。13日下午,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最新情况进行讨论。会议决定:即使暂时没有苏联空军的掩护,在“联合国军”大举北进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也要克服千难万险,尽快出兵援朝。会后,毛泽东起草了致周恩来电。
当晚,周恩来收到毛泽东22时27的来电,要他将电文内容转告苏联领导人。电文指出:在苏联空军暂时不能出动的情况下,“与高岗、彭德怀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对中国,对朝鲜,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反之,“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对苏联援助中国军事装备能否采用租借办法和两个半月内苏联能否出动志愿空军没有把握,但这两件事又至关紧要。因此,他在电文中指示周恩来“留在莫斯科几天”,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商议并确定:(一)苏联援助中国军事装备究竟“是用租借办法,还是用钱买,只要能用租借办法”,使中国政府明年能够“保持20万万美元预算用于经济文化等项建设及一般军政费用,则我军可以放心进入朝鲜进行长期战争,并能保持国内大多数人的团结”。(二)“只要苏联能于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出动志愿空军帮助我们在朝鲜作战,又能出动掩护空军到京、津、沈、沪、宁、青等地,则我们也不怕整个空袭,只是在两个或两个半月内如遇美军空袭则要忍受一些损失。”深夜,周恩来紧急约见莫洛托夫,转告毛泽东的来电内容,要他立即转告斯大林。
14日,在得到苏联政府对援助中国的军事装备将给以信用贷款和将出动16个团的喷气式飞机掩护中国志愿军的答复后,周恩来致电斯大林,进一步提出8个问题请求答复。其中有:“苏联空军在出动16个团的喷气式飞机之后,可否继续出动轰炸机至朝鲜配合中国军队作战?”“苏联政府除派志愿空军参加朝鲜作战外,可否加派掩护空军驻扎中国近海各大城市?”“苏联政府的援助,除飞机、坦克、炮类及海军器材外,中国政府请求在汽车、重要工兵器材方面,也给予信用订货的条件。”并随电附去中国政府第一批关于各种炮类及附属器材的订货单,请斯大林批准。随后,周恩来致电毛泽东,报告了致斯大林电的内容。
这一天,周恩来先后收到毛泽东本日3时和21时半的两封来电。前电介绍了朝鲜前线敌友的最新情况和我志愿军出动后的初步计划,指出:志愿军拟在平壤至元山之北山岳地区组织防御,“使美伪军有所顾虑,而停止前进”;“如此,则我军可以不打仗而争取时间装备训练,并等候苏联空军的到来,然后再打”。后电通报了志愿军的出动时间和整个部署情况,指出“我军决于10月19日开动”,告以彭德怀将于“15日返安东,在安东布置两三天后即去德川与金日成会面。”28周恩来迅速将两电内容通知了斯大林。
鉴于“联合国军”北进甚速,平壤危在旦夕,15日5时,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本日1时作出的“志愿军决于10月18日至迟19日渡江”的命令,致电彭德怀、高岗:“我军先头军最好能于17日出动”,“第二个军可于18日出动,其余可在尔后陆续出动”。29但是,就在这极为严峻的形势面前,斯大林却从维护苏联自身战略利益(避免同美国发生全面的武装对抗)的立场出发,改变主意,指示莫洛托夫转告周恩来:苏联将只派遣空军到鸭绿江北岸的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3016日,周恩来飞离莫斯科。
得到斯大林改变原有主意的消息31后,17日17时,毛泽东再次急电原拟18日赴朝的彭德怀和高岗,告以志愿军先头两个军的出动由17日、18日推迟“于19日出动”,彭、高请于18日返京。32
1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议,再次研究出兵援朝问题。会上,刚回北京的周恩来介绍了几天来同斯大林、莫洛托夫等会谈的情况;彭德怀介绍了志愿军出动前的准备情况。鉴于斯大林最后虽不同意出动苏联空军掩护志愿军入朝作战,但毕竟答应给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会议正式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日入朝作战。
19日,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率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地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揭开了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注释
①⑤⑦⑨《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第496、495、499-500、501页。
②⑩《党的文献》1993年第5期第85、87页。
③⑥ 1987年2月12日,作者访问康一民同志记录。
④参见《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第23页;张希:《彭德怀受命率师援朝的前前后后》,载《中共党史资料》第32期第147页;徐焰:《出兵入朝参战决定最后确定的曲折过程》,载《中共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第4期第11页。
⑧毛泽东电文原文为:“与高岗、彭德怀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
11指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来电。
121418293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545、540、563-564、567页。
13《中共党史资料》第32期第142-144页。
15212430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金日成时的谈话。
16《中共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第4期第11页。
171920《彭德怀传》第404、406、404页。
2225261950年10月13日,毛泽东致周恩来电。
23转引自1951年4月28日,毛泽东致斯大林电。
27因为时差,莫斯科比北京晚5个小时。
28两电引文均引自毛泽东手稿。
31在中朝两国军队把“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扭转了朝鲜战局的胜利形势下,3月3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同意派遣两个苏联驱逐机师”,“在别洛夫将军指挥下进入朝鲜境内作战,以掩护中朝军队的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