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参与国际救援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中国具备了海外灾后救援的能力。在今年1月12日海地地震后的国际救援行动中,中国的积极参与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而且也表明,经济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参与国际救援行动的必备条件。
然而,近一段时间,中国问题成为了一些西方媒体炒作和评论的热点。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英国毒贩阿克毛被处决、伊朗核问题等话题的报导中,带有反华情绪的论调有所抬头,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偏见和“中国威胁论”的影射。这些有关中国的负面报导,一方面强化了部分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不断发展的中国的“恐惧”。此外,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被一些西方反华媒体和政客认为是中国已经成为潜在的经济威胁的象征,特别是中国对美、欧出口不断增加,美、欧贸易赤字大幅度上升,以及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回升和美、欧经济复苏的缓慢,进一步加深了美、欧对自身经济的担忧,也加深了对中国发展的担心。
近年来中国与西方关系多次发生变化,实际是西方对中国发展心存“疑虑”的复杂心态反映。这种复杂心态,既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也有经济利益层面的,更有东西方经济此消波长因素带来的强烈的不适应心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和中国的崛起已经改变了东西方的力量对比。与此同时,西方部分媒体在对待中国的一些问题上充满偏见,是近年来各种反华情绪针对中国的发展出现的一股新思潮,是不同文明价值观的碰撞。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而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之路表现为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不同于历史上许多大国的崛起和发展。所谓中国的崛起与“中国威胁”事实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设想如果此时中国没有经济的发展和雄厚的物质基础,参与国际灾后救援行动是不可想象的。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三,且近几年占全球经济增量中的比重在16%左右,2009年GDP总额达33.5353万亿元。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势增长,中国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在国际灾后救援行动中也发挥着越加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国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政府已多次向世界表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改变世界军事实力的基本格局,也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适度发展军事力量,是为了维护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并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以及一切合法的海洋权益。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问题已经不再仅局限于领土边界安全,其内涵已扩展到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展,国家利益的扩展将分布于全球,由此,中国对主权范围之外利益的保障和维护更加需要适度发展军事力量。这不仅是国家主权范围内安全的需要,也 是保障国家主权范围外安全的需要。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世界各国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因此,中国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的宗旨,是从防御和自卫出发的,是加强国家安全战略不可缺失的合理选择,同时也是为了减少各种非和平因素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干扰,确保和平发展进程顺利实施。
事实上,在当今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猖獗的复杂国际环境中,国家安全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国家安全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密切相联,逐步形成了全球化时代不可分割的集体安全,很难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应对全球性和跨国性安全问题上独善其身或避免来自各领域的威胁,实行有效的安全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和努力。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日益突出,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自然在维护地区与国际安全上更加负有责任。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反映了其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在这种新格局下,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有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军事做后盾,同时也需要与国际社会共同进步与繁荣,实现和平发展道路的民族复兴。为此,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与“和谐社会”、“和谐地区”、“和谐世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对化解“中国威胁论”和反华情绪的消极影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另外,尽管中西文明在价值观上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价值观上的差异并不等于中西文明不能融合和交流。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以不同的文明和价值观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是阻碍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根本因素。通过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的往来和交流,不断加深相互了解,可以使不同文明和价值观的冲撞减少,创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当然,这一方面需要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问题上保持公正和客观,获得中国民众的信任;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国民众通过适当的交流方式消除与西方的隔阂,化解中西文明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千百年来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的遗产。每一种文明不仅始终保持着自身特有的文明形态,同时不同文明之间又通过文化、经济活动等各种方式进行着联系和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今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后,中国迅速出动救援海地的出色表现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国以自己的行动正在改变着一些西方媒体长期存在的偏见,体现了在灾害面前人类的共同文明和国际合作精神。当然,因为一次救援行动就希望对中国长期存在的偏见从西方国家和媒体中退出是不现实的,西方国家和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仍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反华情绪在西方国家和媒体中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