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援助发展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省对非洲国家的援助
发布时间: 2013-04-16    作者:胡辉    来源:国史网 2013-03-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广东省援助非洲国家的意义与作用

  (一)促进了中国对非外交战略的实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国际环境极度恶化,不仅受到美苏的挤压,而且与印度等国也处于对抗状态,中国急需改善不利的国际环境。而该时期多数非洲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在中国与非洲没有既往历史交往的前提下,对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就成了中国发展对非关系的基础。中国对非援助既有实现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面,也有在国际道义上支援非洲的一面,二者是相互补充的。中国和非洲国家近代都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剥削,有着共同的历史境遇。这就意味着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和非洲共同的立场。中国对非洲援助增强了非洲国家的实力,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反过来,非洲反对霸权主义力量的增强也减轻了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的压力。

  广东省的对非援助作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一部分,在中国对非洲外交战略中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主要的,但也是不可忽略的。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合法权利议案的23个国家中,赤道几内亚、几内亚、刚果(布)、马里是广东省援助的非洲国家。

  (二)提高了非洲受援国的经济独立性

  由于前宗主国在非洲国家长期强制推行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政策,造成许多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甚至导致有些国家政治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并且在经济上依然处于依附的困境。非洲国家经济上的脆弱性导致在政治上的敏感性,因此,非洲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就将经济建设摆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仅提高了非洲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而且为非洲国家摆脱对西方的依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援助的效果来看,广东省在对加纳的援助中转移了中国传统的草编技术,为加纳就地利用资源发展编织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向赤道几内亚、冈比亚派遣的医疗队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无偿的医疗服务,而且提高了对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对刚果(布)援建的布昂扎水电站及高压输变电工程,满足了刚果(布)卢迪马地区发展工业用电的需求,并提供了电力发展技术,提供了相关的管理经验,对当地的电力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马里援建的糖厂,改变了马里长期以来食糖进口的历史,为马里减轻对前宗主国法国的依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为改革开放后广东省企业“走非洲”奠定了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非洲的经贸政策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从以往的以援助为主转移到以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上来,即由以政治利益为依托转变到以经济利益为依托。

  1978年,中国对援助非洲的政策作了一系列调整。其一,在经济援助方面,不再单纯地提供援助,而是强调在提供必要的援助的同时,要量力而行和互惠互利;其二,在军事援助方面,除向少数解放运动组织继续提供无偿军援外,向非洲独立国家提供的军事装备和器材改为收取成本费;其三,在医疗服务方面,要求受援国负担中国医务人员的生活费和国际机票,并不再无偿向对方提供医疗器械和药品。[17]1982年12月到1983年1月,中国总理访问非洲11国期间,重申了中国对非洲的相关政策: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对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一些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另一方面,中国将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和非洲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从过去由中方提供经济援助,派遣农业、医疗技术小组等形式,变为形式多样、平等互利,增加了合资企业、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管理合作等新形式,合作的领域涉及工、农、林、渔、建筑、水电、饮食服务和商业等部门。[18]

  随着中国对非洲援助政策的调整,广东省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开始在非洲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在非洲承包的工程主要是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省对非洲援助项目的维修。1982~1992年,广东省对刚果(布)承包工程的合同达67宗,占了对非洲工程承包合同总数的65.7%。这主要得益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广东省承担的对刚果(布)的援助经历,如上文所述广东省援建的大型水利、输电项目布昂扎水电站及高压变电站项目。这些早期援助的项目不仅沉淀了受援国对广东省的认同,而且为广东省企业在非洲开展承包工程积累了前期经验。

  [ 参 引 文 献 ]

  [1] 师哲回忆、李海文整理:《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12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3]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4] 李安山:《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规模及其影响》,《外交评论》2009年第1期。

  [5] 〔美〕罗伯特·奥尔斯特著,陈原、范坝译:《美苏援助对比分析》,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45页。

  [6] Deborah Brautigam, “The Dragon’Gift: 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9,p42

  [7] 《关于承担援助马里糖厂项目筹建任务的通知(1963年03月07日)》,广东省档案馆:235-1-291。

  [8] 《关于援马小糖厂专家组在马里工作期间发生问题的报告(1964年11月2日)》,广东省档案馆:285-1-64。

  [9] 《援助马里卡拉糖厂成套设备决算表(1966年12月)》,广东省档案馆:285-1-82。

  [10] 《国务院关于委托广东省承担援助马里糖厂和甘蔗农场筹建任务的通知(1970年12月31日)》,广东省档案馆:285-21-22。

  [11] 《援刚果(布)远见卓识布昂扎工程筹建工作情况汇报(1971年12月21日)》,广东省档案馆:266-A14-1。

  [12] 《关于承担支援几内亚水稻种子任务的通知(1969年2月15日)》,广东省档案馆:300-A11-6。

  [13] 《关于抽调人员援助几内亚建设小农具厂的报告(1970年8月15日)》,广东省档案馆:229-4-92。

  [14] 《关于选派援建几内亚、桑给巴尔两糖厂安装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报告(1971年8月17日)》,广东省档案馆:229—6—35。

  [15] 《关于承担援冈比亚医院的筹建任务与冈派医疗队的复函(1975年11月25日)》,广东省档案馆:317-1-224。

  [16] 《关于选派冈比亚医院和医疗队考察组人员的报告(1976年3月18日)》,广东省档案馆:317-1-238。

  [17] 张郁丽:《中国对外援助研究(1950~2010)》,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页。

  [18] 艾周昌、沐涛编:《中非关系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9页。

    1. 广东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2. 打造广东省文化研究的标志性品牌
    3. 广东:为创新添上“金融之翼”
    4. 广东省编印行政审批“纵向权力清单”
    5. 填海造地怎样才能科学有序?
    6. 广东省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特征与评价
    7. 广东省
    8. 地方政府需做好“超前引领”
    9. 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广东省的践行
    10. 科技带路,才有更好的“一带一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