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援助发展史
中国对非援助再析
发布时间: 2020-06-30    作者:徐国庆    来源:晋阳学刊 2020-0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非援助,按照政策力度等要素的考量,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大致可分为孕育与实践(1949—1982年)、务实转型(1982—2000年)、机制化与扩大化(2000—2012年)、全面提升(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不过,就对非援助原则和政策目标而言,以1983年中国对非合作“四项原则”为分界点,中国援非历程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中国援非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援非并非基于经济方面的需要,而是出于政治和外交上的考量;此后,中国援助非洲的着眼点逐步向经济层面的互利合作倾斜。进入21世纪,对非援助不仅成为中非关系的基础和驱动力,并且日趋融入中国的外交与发展战略之中。

  站在中国援非政策沿革的总体视角,中国对非援助保持了较为明显的连续性特征,相比而言,中国在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领域上尤为重视信守承诺,注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基础设施等领域在内的多种形式援助,助力非洲发展,具有较鲜明的南南合作特征。不仅契合了非洲的发展需求,使非洲人民得到实在的利益,还强化了中非经贸合作,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国援非历程不但彰显了中国对非援助原则、理念的连续性,而且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上的务实和创新精神。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对非援助再析_徐国庆.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