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新世纪的晨曦,伴着千禧年的鼓点,中华民族昂首步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新世纪开元,日益崛起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引起世界的广泛瞩目:
国际奥委会将神圣的一票投给了中国,中华民族终于圆了多年的奥运梦;第三届亚欧外长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翻开了亚欧关系和南北对话的新篇章;世界大运会的火炬在北京熊熊燃烧,它象征着五大洲青年一代的团结和友谊;全球政要和商界巨擘纷至沓来,在“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上纵论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海外数千华人英杰云集南京秦淮河畔,世界华商大会盛况空前;中国足球在经过44年几代人的奋力拼博后,终于在金秋结出硕果,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夙愿。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中国……
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经过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和不懈努力,世贸组织的大门最终向中国敞开,意味着中国将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她那极具发展潜力的巨大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世界带来很大的商机。不仅如此,中国的最终入世还使得世贸组织更加完整、更具代表性。
早在1956年,毛泽东曾对新中国的前景作出这样一个判断:
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今天,不过45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毛泽东当年的预言如今正在实现。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设想,到20世纪末,力争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由不足500亿美元提高到2000亿美元。
在世纪之交,我国的外贸总额高达4743亿美元,远远超出当年设想的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令国人自豪的是,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我国还处在比较靠后的地位,但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已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外汇储备更高达1656 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理论,领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正在将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带上国际大舞台。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迈克尔•亚胡达曾说:毛泽东是伟大的统一者,邓小平是伟大的改革者,江泽民则是确定中国在世界事务中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主要大国的应有地位的人
亚胡达教授是英国一位知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曾多次访华,他对中国三代领导人的这番评价很有见地。
如果说毛泽东造就了一个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邓小平实施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使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那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则使中国真正走向了世界,在更广阔的空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抚今追昔,往事如烟。新旧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可谓天壤之别,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上个世纪的开端,即1901年,在八国联军的淫威下,满清王朝同西方列强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仅向他们赔偿的白银,本利共计9.82亿两。这分明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一次空前的巨额敲诈勒索,然而,慈禧太后竟厚颜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则以中国“积弱已久,无力抵御外侮”为由,全盘接受日本提出的无理要求。这种丧失中华民族气节、“跪倒在地办外交”的做法,正是旧中国国力孱弱、统治阶级腐朽无能的真实写照。
自鸦片战争打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以来,旧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和无尽的痛楚。在它们的背后,是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被割让;是30 多处帝国主义的租界成为目空一切的“国中之国”;是数十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是成千上万同胞惨遭杀戮。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古往今来,外交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何种外交,都是建立在国家实力基础之上的,没有实力作基础的外交,是苍白无力和徒劳无益的。
从近代中国的《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从李鸿章到北洋政府,旧中国外交到处被烙上了“屈辱外交”、“赔罪外交”、“媚外外交”和“不平等外交”的标记,千年帝国的衰败及所受的灾难,恰恰印证了“弱国无外交”这句国际关系中的名言。一个国家若没有国力的强盛和民族的团结,就不会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树立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