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江泽民与中国外交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09-10-09    作者:赵俊杰,王平贞,霍燕平    来源:中华儿女2002-01 2009-10-09
  字体:(     ) 关闭窗口

  发展多边外交是近年来中国外交工作中的一个侧重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重视双边外交。如今,国际组织和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正扮演重要的角色。江泽民审时度势,把中国的多边外交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广泛参与联合国和地区组织的多边外交活动。

  自1993年起,江泽民连续9次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弘扬多边合作发展精神。

  中国政府首脑频频出现在亚欧会议场合,大力促进亚欧两大洲的政治对话、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江泽民希望亚欧会议为推动亚欧全面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洲际平等合作的典范,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渠道,成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历了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自1990年以来,我国连续多次挫败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

  中国还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东盟—中日韩(10+3)、 东盟—中国(10+1)领导人会谈机制等多边合作组织。

  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90年代中国同所有邻国建立或恢复了正常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中缅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文件的联合声明》、《中越关于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以及东盟—中国(10+1 )领导人会议达成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共识,标志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已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在这方面中国领导人极为关注,并且身体力行。中国政府一向重视南南合作,认为南方国家加强团结,不仅有助于提高南方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而且有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江泽民为此提出了四点主张,即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挖掘潜力,取长补短;团结一致,共创未来。这些观点得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同。

  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国与国之间发展良好关系的基础,中国领导人对民间外交的独特作用也十分重视。

  今天,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首脑外交、大国外交、多边外交、周边外交以及民间外交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精彩纷呈,这种全方位外交使得“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近中国”已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坚持贯彻独立自主、不结盟、不称霸的外交原则,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手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作用日益增大”,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今日中国的美好赞誉。

  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课题”的精辟论断,江泽民则依据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对新时代的国际关系作出新的论述

  在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著名战略思想,并以此展开了合纵连横的外交,最终形成了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均势,为避免大国间的冲突和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邓小平则在80年代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旨在确保和平的国际环境,争取多边经济合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江泽民在90年代,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提出开展全方位外交的战略思想。为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他提出了“新安全观”、“世界多样性”、“互利互让的双赢”等原则,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江泽民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如果发达国家能够本着平等、公平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切实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文化,使之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就有了解决的重要基础。

  对于冷战后全球安全问题的突出,江泽民呼吁国际社会应树立起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

  江泽民还对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和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作了科学的论述。他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对于南南合作问题,江泽民主张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和磋商,全面推进南南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增进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建立广泛全面的合作关系。他还提出,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