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寒门走出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
发布时间: 2010-09-15    作者:尹维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05-07
  字体:(     ) 关闭窗口

资料图片:2009年6月12日,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在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会议结束后对媒体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命张业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3月14日,中国第九任驻美大使张业遂正式在华盛顿就职。在中美关系涉入深水区的当下,张业遂的任命备受国际舆论关注。

  全家曾靠树皮果腹

  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健康村一栋两层高的房屋,便是张业遂的家。房子与村中心一字排开的民居并无两样。

  健康村如今已是湖北新农村的样板之一,从村内规划整齐的小洋楼和笔直的水泥路便可见一斑。然而,在张业遂的孩提时代,这里是全然不同的贫穷景象。

  仅仅想象一下要填饱8个孩子的肚子,便可知张家当年的艰辛。事实上,饥饿曾如梦魇一样,在张家8个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时七八岁的张业遂,同样经历过树皮粉、野菜粥果腹的岁月。“萝卜、青菜,还有野菜,加一点米煮成稀饭,没油水,不饱肚子。”张业遂83岁的母亲刘福星回忆说,“有一回,张业遂吃完稀饭后很惊奇地问,妈,我怎么吃了6碗?我跟他说,吃稀饭不算碗数。”

  成绩优秀性格稳健

  小学离家两里路,张业遂和其他农村孩子一样,每天放学,便赶回家帮忙干活。

  当年,刘福星的大儿子张业标也上了小学,并且是当年全村4个考入镇上岳口中学的孩子之一。然而,农村子弟中的老大,天生要分担父辈的责任,张业标没能上成初中。“我跟老师说,业遂读书也很聪明,我把他送来。”果然,1964年,11岁的张业遂以全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岳口中学。

  在今年69岁的语文教师李仁康的记忆里,张业遂的语文和外语成绩特别优秀,这可能是张业遂日后被推荐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势。“他对老师特别尊敬,很守纪律,但性格稳健、处事冷静,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学生。”李仁康说。这种学业与性格上的特点,恰好完美地契合了张业遂日后的外交职业生涯。

  1970年,17岁的张业遂被村里推荐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上学时,他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还是堂弟张业阔的父亲把身上的衣服脱给了他。“那个时候家里真的很穷,是他叔叔给了他一件衣服,嫂子把陪嫁的被絮、枕头给他带去上学。”刘福星回忆起当年的艰难,眼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