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发布时间: 2025-07-29    作者:赵长峰 左祥云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2025-02-20
  字体:(     ) 关闭窗口

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以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为分析视角

  摘要: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时代主题观、战略与策略的基本问题,以及制定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这一思想不仅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策略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策略体系的形成,既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需求的结合,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外交智慧与实践经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借鉴党的统一战线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适应时代变化的外交战略策略,并在新时代通过顶层设计,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外交战略策略框架。该框架融合了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的基本原理,发展出以时代方位、战略目标、伙伴关系、合作平台和道义感召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策略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为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开创性成就提供了深具中国特色的解释工具,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策略的时代价值。
  全文见附件
  1. 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为分析视角_赵长峰.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