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民间对外交流史
世界文明对话日:来自中国的声音
发布时间: 2010-05-31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5-31
  字体:(     ) 关闭窗口

“庆祝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日高层座谈会”纪要

  编者按

  2002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5月21日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为庆祝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日,尼山论坛组委会和本报于5月17日在北京举行高层座谈会,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国参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畅谈交流,发出中国人的声音。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尼山论坛组委会主席许嘉璐主持会议。这次座谈会的召开,也标志着“尼山论坛”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长期的博弈伟大的责任

  许嘉璐: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是当前世界文明一元化和多元化两种主张和趋向博弈的产物。各种文明都要走向世界,自古已然。工业革命以后,各种文明走向世界的力度加大了,例如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自视为世界中心,“殖民运动”夹裹着基督福音向世界各地强行撒播和渗透;延至20世纪,美国接替了欧洲“世界中心”的角色,继续推进世界文明的一元化。二百多年来,弱势国家和地区只能不自愿地、被迫地承受着自己传统被扼杀、鄙弃、遗忘的残酷现实。另一方面,文明一元化实施强大压力的同时,也自然孕育并激发出坚持传统、抵制文明移植的巨大力量。人类的文明从其发生之时起,就是多元的;多元是文明自身的天性。只要真正渴望人类和谐的人们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世界一定会有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共荣的一天。

  如果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和国家、民族、地区、社群之间在物质利益方面的矛盾这一狭小的视野来审视当代世界的特征,那么,所有的国家、民族、地区、和社群,所面临的困惑和痛苦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因此,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不应该只是被文明一元化所折磨的弱势国家、民族、地区和社群的需要,其实也是发达国家、霸权者、富豪和强势群体的内在需求,虽然他们未必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获得不同文明对话之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中华文明在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中应该而且必然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向以极大地包容、注重和谐、酷爱和平著称;我们有着保证了中华民族独树一帜地保持几千年一统和稳定的文明因素和丰富经验。中华文明的内涵,的确有许多可以作为其他文明的参考,用来补充、纠正、制衡现在统治着全人类的西方文明,以便人类在未来共同创造出能够真正促进自身进步,保障地球安宁与和谐的新文明。

  现在中华文明正在参与不同文明的对话,但是,毋庸讳言,我们并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一是我们对自己的遗产生疏了,精神遗产学术化了,需要接续上,需要生活化;二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至今基本上还停留在自省的阶段,在地球变小,需要其他文明了解我们的时候,还需要一块多面镜,做多角度的自我审视,也就是需要参考其他文明是如何观察我们的,这也需要补课;三是随此而来的,需要把中华文明放到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和现实存在的大坏境中深度思索我们的未来,在这方面我们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